托名

词语解释
托名[ tuō míng ]
⒈ 假托他人的姓名,借以抬高自己。
英pseudonym; do sth. in sb. else's name;
引证解释
⒈ 假借名义。
引《二刻拍案惊奇》卷六:“翠翠 心里想道:‘我那得有甚么哥哥来?多管是丈夫寻到此间,不好説破,故此托名。’”
清 郑燮 《署中示舍弟墨》诗:“学写不成,去而学画。日卖百钱,以代耕稼。实救困贫,托名风雅。”
叶德钧 《<再生缘>续作者许宗彦夫妇年谱》:“托名有 元 代女子 孟丽君 男装应试,更名 郦君玉。”
⒉ 寄托名字,留名。
引明 张居正 《辛未进士题名记》:“夫诸士之托名於贞石也,将以蘄不朽也。”
国语辞典
托名[ tuō míng ]
⒈ 依附他人高名,以提高自己的身分。也作「托名」。
例如:「他深恐同学参加不踊跃,只好托名老师主办。」
⒉ 冒名。也作「托名」。
例如:「他竟敢托名参加考试,真是大胆。」
⒊ 假冒之名。
引《三国演义·第三六回》:「此人乃颍川徐庶,字元直,单福乃其托名耳。」
分字解释
※ "托名"的意思解释、托名是什么意思由范文之家汉语词典查词提供。
造句
1、但也有例外,有托名者,便有窃名者。
2、此剑铭文乃秦篆也!实乃后人伪作,托名而已。
3、《汉书,艺文志》所列各家书目,其中有21种书托名于黄帝;今只存《黄帝内经》一种,其余各书均已亡佚。
4、托名耶稣,剿袭佛老之肤言,旁参番回之杂教,敷陈天堂地狱之诡辞,俚鄙固无足论,而又创设无鬼神之说。
5、凡仕而兼商者,亦尚畏清议而不敢公然为之,隐匿托名以避众谤。
6、校长再三道歉,后又托名流们劝驾,但黄终未去中央大学授课。
7、江陵张家山西汉初年墓葬所出古竹书《盖庐》 ,是托名伍子胥的古兵法著作。
8、托名国之栋梁,实为乱臣贼子,争地以战,杀人盈野。
9、板桥之诗尽于此矣,死后如有托名翻板,将平日无聊应酬之作,改窜阑入,吾必为厉鬼以击其脑!
10、曹操托名汉相,其实汉贼,贪残虐烈,无以为甚。
11、听说这事时,那位圣人正在看三国演义,刚看到周瑜要托名取川,实取荆州的章节,当即仿佛武乡侯附身:“堂哥,这分明是嵩山派假途灭虢之计!”。
12、曹公豺虎也,然托名汉相,挟天子以征四方,动以朝廷为辞,今日拒之,事更不顺,且将军大势可以拒操者,长江也。
13、操虽托名汉相,其实汉贼也。将军以神武雄才,兼仗父兄之烈,割据江东,地方数千里,兵精足用,英雄乐业,尚当横行天下,为汉家除残去秽。
相关词语
- sāo tuō tuō骚托托
- fáng tuō防托
- mó tuō摩托
- lǚ tuō旅托
- ān tuō安托
- chéng tuō承托
- è tuō鄂托
- chá tuō茶托
- gǔ tuō骨托
- fěng tuō讽托
- huí tuō回托
- tuō fú托福
- fù tuō负托
- tuō yùn托运
- qì tuō契托
- biǎo tuō表托
- huā tuō花托
- tuō tiān托天
- nǐ tuō拟托
- chén tuō陈托
- míng yù名誉
- míng dū名都
- wài míng外名
- chéng míng成名
- míng yī名医
- míng mó名模
- měi míng美名
- míng cí名词
- míng guì名贵
- mò míng莫名
- míng wèi名位
- míng piān名篇
- lián míng联名
- mà míng骂名
- míng fēn名分
- míng pái名牌
- míng rén míng yán名人名言
- mìng míng命名
- tuō míng讬名
- míng bǔ名捕