私德

词语解释
私德[ sī dé ]
⒈ 个人的恩惠。在私人生活上所表现的道德品质。
引证解释
⒈ 个人的恩惠。
引《商君书·错法》:“明君之使其民也,使必尽力以规其功,功立而富贵随之,无私德也。”
宋 王安石 《周沆右谏议大夫制》:“朕率是道,进退百官,故于邇臣,无有私德。”
⒉ 在私人生活上所表现的道德品质。
引清 陈天华 《绝命书》:“其尤不肖者,则学问未事,私德先坏。”
鲁迅 《书信集·致章廷谦》:“中国 文人的私德,实在是好的多,所以公德也是好的多,一动也不敢动。”
许地山 《银翎底使命》:“黄先生 说:‘我们先看看里头写的是什么,不必讲私德了。’”
国语辞典
私德[ sī dé ]
⒈ 私人的恩惠。
引《商君书·错法》:「明君之使其民也,使必尽力以规其功,功立而富贵随之,无私德也。」
⒉ 关于个人的道德。相对于公德而言。
反公德
分字解释
※ "私德"的意思解释、私德是什么意思由范文之家汉语词典查词提供。
造句
1、私德所能接受的最高的颂扬就是仆人的赞美。约翰逊
2、无私德则不能立,合无量数卑污虚伪残忍愚懦之人,无以为国也;无公德则不能团,虽有无量数束身自好、廉谨良愿之人,仍无以为国也。
3、我国传统德育是一种“束身寡过”的私德教育,已无法满足转型期及未来中国社会发展的需要。
4、这第三种国民公德涵盖一切私德与公德的所有的方方面面。
5、私德与公德是两个既相区分又相联系的概念。
6、梁启超说,“人人独善其身者谓之私德,人人相善其群者谓之公德”,“知有公德,而新道德出焉矣,而新民出焉矣”。
7、如当时北大文科学长不羁之才陈独秀因私德而遭诟病,在这事上蔡元培也没主张抓着人家小辫不放,而是理性客观地秉持着心中的天平。
8、私德所能接受的最高的颂扬就是仆人的赞美。
9、一旦私德丑闻被曝光,多数能牵带出刑事问题。
10、个人的主体性产生了公德与私德的分殊和并存,又实现着公德与私德的转换和互异。
11、进行道德建设应以私德修养为起点,并把私德提高到公德层次。
12、当然,相比“人人相善其群”的公德,对于个人私德的要求,社会的要求并不高,但这并不意味着私德不重要。
13、男人可以无公德无私德但一定不能无口德——也不能让他乱说。
14、所谓健全人格须包括:一、私德为立身之本,公德为服务社会国家之本。二、人生所必需之知识技能。三、强健活泼之体格。四、优美和乐之感情。
15、私德是个人修身、个人在处理与家庭成员关系和其他私人关系时的德性;私德是公德的基础;
16、因此,必须弄清楚公德和私德的区别,力争在道德实践中合理地应用二者。
17、其在1904年后的新民学说中,主张阐扬王学以养育“私德”,放弃了以前输入欧美文明以铸造国民“公德”的思想。
18、公德与私德的区分源于公域与私域的分离。
19、把自己的私德健全起来,建筑起“人格长城”来。由私德的健全,而扩大公德的效用,来为集体谋利益。陶行知
20、梁启超在1904年后的新民学说中,主张阐扬王学以养育“私德”,放弃了以前输入欧美文明以铸造国民“公德”的思想。
相关词语
- lǜ sī率私
- huà sī话私
- sī chù私畜
- féi sī肥私
- jiāo sī交私
- sī jiā私家
- sī xún私巡
- sī shú私孰
- qǔ sī曲私
- sī xùn私徇
- fàn sī犯私
- zhōng sī中私
- yǐn sī隐私
- sī yán私盐
- sī yá私衙
- sī mì私密
- móu sī谋私
- hóng sī鸿私
- sī xuān私谖
- sī xùn私狥
- bǐ dé比德
- biǎo dé表德
- cháng dé常德
- dì dé地德
- fú dé福德
- kǒng dé孔德
- fǔ dé辅德
- dé yǒu德友
- cán dé惭德
- shī dé师德
- wén dé文德
- bèi dé倍德
- fèng dé凤德
- dé shuǐ德水
- fāng dé方德
- chéng dé成德
- bà dé霸德
- zì dé自德
- gǔ dé古德
- dé yú德隅