预备立宪

词语解释
预备立宪(預備立憲)[ yù bèi lì xiàn ]
⒈ 清政府为抵制革命而采取的政治措施。1905年清政府派五大臣出国考察宪政。次年宣布预备立宪。后又颁布“宪法大纲”,定预备立宪时间为九年,并宣布提前召开国会。资产阶级革命派不断揭穿预备立宪的骗局。辛亥革命爆发后,清政府被推翻,预备立宪终止。
分字解释
※ "预备立宪"的意思解释、预备立宪是什么意思由范文之家汉语词典查词提供。
造句
1、前年,宣布预备立宪诏书,本年颁示预备立宪年限,万几待理,心力俱惮。
2、从其宣布、发展到失败的三个阶段,预备立宪经历了多次不同程度的政治妥协。
3、1908年8月,政闻社因“明图煽动,扰乱治安”的罪名被查禁,同时,朝廷颁布钦定《宪法大纲》,正式宣布预备立宪,预备期为9年。
4、随着清末“预备立宪”的开展,选举制度首次以法律的形式在中国确立和实践。
5、清政府在“预备立宪”中,不仅拟订了关于这一机构的法律草案,而且就这一机构的设立作出了安排。
6、清政府被迫缩短了“预备立宪”的期限,允诺召开国会和成立责任内阁。
7、“五大臣出洋”正式拉开了清末预备立宪的序幕,当时的舆论是如何看待这一轰动事件的呢?
8、中外臣工见了此旨,无不疑心,以为正值预备立宪,新政进行,忙得不得开交时光,忽有这闹中取静、忙里偷闲的间着,朝廷举措,真是出人意外。
9、清末立完由于采取预备立宪的方式来推行宪政建设,长期以来没有得到学界积极的认识。
10、清末预备立宪骗局破产,革命形势成熟,辛亥革命爆发。
11、从1906年开始,清末统治者宣布实行“预备立宪”。
12、这一年朝廷新政,除缩改立宪预备年限外,不过是颁行现行刑律;颁行币制则例,以库平银七钱二分为圆是主币,圆角分厘,各以十进,永为定例。
13、清末改革包括新政和预备立宪。
14、清末改良派和清政府分别通过变法维新和预备立宪进行了宪政尝试,但都以失败而告终。
15、预备立宪派与革命派的妥协,导致了“十九信条”之出台。
16、1909年,作为清政府“预备立宪”骗局产物之一的咨议局相继在各省成立。
17、晚清预备立宪是中国政治史上鲜有的政治妥协的产物。
18、在清末预备立宪的政治改革中,满汉关系极为敏感,至为关键,始终是一个重要制约因素。
19、清政府决定师法日本,与明治维新一样从改革官制入手,并将原先成立的考察政治馆改组为宪政编查馆,作为预备立宪的专门预筹机构。
相关词语
- yù zhān预沾
- shǔ yù署预
- yù wén预闻
- yù tí预提
- yù bǔ预卜
- yù rè预热
- yù xǔ预许
- yù zǎo预早
- yù mái预埋
- yù lǜ预虑
- yù kàn预看
- yù shì预视
- yù chóu预愁
- yù shōu预收
- yù jiàn预见
- yù rì预日
- yù gào预告
- qīn yù侵预
- yù àn预案
- chān yù搀预
- liú bèi刘备
- bèi shèng备盛
- bèi lǐ备礼
- chóu bèi筹备
- bèi wán备完
- shè bèi设备
- bèi dào备道
- bèi jiàn备件
- bèi guān备官
- bèi zhù备注
- fáng bèi防备
- bèi shè备舍
- zé bèi责备
- bèi shè备设
- bèi shēn备身
- bèi shù备数
- bèi chén备陈
- bèi shuō备说
- bèi yù备豫
- bèi jià备价
- fēng lì风立
- bèi lì背立
- fèi lì废立
- lì zhèng立正
- lì yì立意
- cǎo lì草立
- zì lì自立
- cháng lì长立
- chì lì赤立
- cóng lì从立
- lì kè立刻
- zhí lì直立
- kāi lì开立
- lì mǎ立马
- ān lì安立
- dūn lì蹲立
- bān lì班立
- cè lì册立
- fǔ lì辅立
- cún lì存立
- cháng xiàn常宪
- èr xiàn贰宪
- fù xiàn副宪
- bǐng xiàn秉宪
- lì xiàn立宪
- guó xiàn国宪
- tǐ xiàn体宪
- shēn xiàn申宪
- xiàn xiě宪写
- huǒ xiàn火宪
- xiàn shǔ宪属
- shū xiàn枢宪
- xiàn shù宪术
- wéi xiàn违宪
- guān xiàn官宪
- xiàn yù宪谕
- xiàn shì宪式
- mó xiàn模宪
- tiān xiàn天宪
- xiàn piào宪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