辟支佛

词语解释
辟支佛[ pì zhī fó ]
⒈ 佛教语。梵语辟支迦佛陀的略称。三乘中的中乘圣者。因其观十二因缘法而得道,故亦意译为“缘觉”;因其身出无佛之世,潜修独悟,又意译为“独觉”。
引证解释
⒈ 佛教语。梵语辟支迦佛陀的略称。三乘中的中乘圣者。因其观十二因缘法而得道,故亦意译为“缘觉”;因其身出无佛之世,潜修独悟,又意译为“独觉”。参见“三乘”。
引北魏 郦道元 《水经注·河水一》:“城之东北十里许,即 鹿野苑,本辟支佛住此,常有野鹿宿,故名焉。”
唐 李商隐 《安本公诗》:“长者子来輒献盖,辟支佛去空留鞾。”
后蜀 欧阳炯 《贯休应梦罗汉画歌》:“瓦棺寺 里维摩詰, 舍卫城 中辟支佛。”
国语辞典
辟支佛[ pì zhī fó ]
⒈ 佛教修行者所证得的一种果位。为梵语pratyeka-budha的音译,意译作独觉。这种果位是阿罗汉中的一类,不从佛陀或其他人那里听闻佛法,由自己的努力了悟四圣谛、证涅槃。虽然如此,但他却不对他人宣说自己证悟的真理,所以不能成为人天导师。也作「独觉」、「缘觉」。
引《瑜伽论记·卷八上》:「若依智论十六卷云『辟支佛有两种义:一名独觉,二名因缘觉。』」
分字解释
※ "辟支佛"的意思解释、辟支佛是什么意思由范文之家汉语词典查词提供。
造句
1、常有善男信女在仓库外磕头烧香,向“辟支佛”求子。
2、外三乘是声闻乘、缘觉乘、菩萨乘,是指阿罗汉、辟支佛、菩萨所行之四谛、十二因缘、六度万行等法,泛指显教。
3、所有这些事是属于诸佛的世界并且不是声闻乘和辟支佛乘可以知道。
4、这远在沙门和辟支佛之上-这种崇拜转换为三个世界。
5、我们说他已经成神、成仙、成为肉身菩萨、成为阿罗汉,辟支佛,菩萨.
6、当然,这不是一个辟支佛所有的实践。
7、这位回答:「我带了一碗绿豆出门,就以此供养辟支佛吧!」
8、如果这不是一个事,声闻乘和辟支佛如何生活?
9、当他们进城后,遇到一位辟支佛,他的行仪非常庄严,而且修行境界高深,来去自如。
10、辟支佛有独觉和缘觉之别,无佛出世时,修行人,在深山穹谷中静坐,春观百花开,秋看黄叶落,而悟道者,为独觉。
相关词语
- pì yì辟易
- pì jī辟鸡
- pì là辟剌
- pì shì辟世
- pì jiāng辟疆
- èr pì二辟
- pì rú辟儒
- pì zuì辟罪
- pì sāi辟塞
- pì jìn辟禁
- pì lǘ辟闾
- pì yín辟淫
- pì jiù辟就
- pì wáng辟王
- pì biāo辟摽
- pì tián辟田
- pì rán辟然
- pì nì辟匿
- pì lì辟历
- pì zhǐ辟芷
- zhī fēn支分
- bàng zhī傍支
- zhī biān支边
- fú zhī扶支
- lí zhī离支
- gōng zhī供支
- duì zhī兑支
- zhī jià支架
- jīn zhī金支
- zhī duì支队
- zhī zhī支支
- zhī bīng支兵
- bù zhī不支
- hú zhī胡支
- zhāng zhī张支
- zhī zhù支柱
- gān zhī干支
- zhī zhī zhā zhā支支查查
- gè zhī各支
- é zhī额支
- fó xiàng佛像
- fó tiān佛天
- fó diàn佛殿
- fó shū佛书
- fú dào佛道
- fó shì佛事
- fó zhǒng佛种
- fó fó佛佛
- fó duō佛多
- fó pó佛婆
- fó guó佛国
- fú sāng佛桑
- fó pán佛盘
- fó shù佛树
- dǐng fó顶佛
- huó fó活佛
- fó fā佛发
- fó tán佛坛
- fó tǔ佛土
- fó gōng佛宫