缣帛

词语解释
缣帛[ jiān bó ]
⒈ 绢类的丝织物。古代多用作赏赐酬谢之物,亦用作货币。作书写用。
引证解释
⒈ 绢类的丝织物。古代多用作赏赐酬谢之物,亦用作货币。
引《周礼·天官·典丝》“掌其藏与其出,以待兴功之时” 汉 郑玄 注:“时者若温煖宜縑帛,清凉宜文绣。”
《史记·滑稽列传》:“数赐縑帛,檐揭而去。”
唐 韩愈 《许受韩弘物状》:“韩弘 荣於宠赐,遂寄縑帛与臣。”
⒉ 作书写用。
引《后汉书·宦者传·蔡伦》:“自古书契多编以竹简,其用縑帛者谓之纸。”
宋 赵彦卫 《云麓漫钞》卷七:“故有刀笔铅槧之説, 秦 汉 末用縑帛。”
清 周亮工 《与胡元润书》:“王荆公 作字,未尝轻用縑帛,独於佛语用之。”
范文澜 蔡美彪 等《中国通史》第二编第三章第四节:“两汉 学校发达,经学又极烦琐,士人录写大量经传师说,竹简重,缣帛贵,很自然的需要一种代用品,纸就在这个需要下产生了。”
国语辞典
缣帛[ jiān bó ]
⒈ 质地细薄的丝织品。
引《汉书·卷九九·王莽传下》:「一切税天下吏民,訾三十取一,缣帛皆输长安。」
《后汉书·卷六二·荀淑传》:「耗费缣帛,空竭府藏。」
分字解释
※ "缣帛"的意思解释、缣帛是什么意思由范文之家汉语词典查词提供。
造句
1、中国蚕桑丝织业起源很早,王国维认为“至迟亦当在周季”缣帛即作为书籍的载体,与简牍并行。
2、造纸术发明之后,纸张虽然进入了社会生活,但却并未成为主流书写载体,汉代的书写材料依然以简牍和缣帛为主,纸张只是非主流。
3、1942年9月,长沙子弹库楚墓被盗掘出土一件举世闻名的楚帛书,它是迄今发现的先秦时代唯一一篇缣帛文字资料。
4、在纸发明以前,已存在过多种文字载体形式,汉字书法则以甲骨契刻、青铜铸刻、碑版石刻、简牍缣帛等形式保存。
5、书写的载体有甲骨、铜器、碑石、木牍、竹简、缣帛、纸;用具有刀、蓖笔、木笔、毛笔;书体有篆、隶、楷、行、草。
6、高宗非常感动,赐他缣帛以示表彰。
7、实际上,在文字的载体十分受限于经济制约的条件下,譬如简牍缣帛之类,语言自然需要追求简练,于是香与臭作为一个对立范畴,反而拥有了哲学上的犀利。
8、练甲时间较早,大多以缣帛夹厚绵制作,属布甲范畴。
9、汉代文献中有多处提到用简牍缣帛写书,近代的考古发掘甘此作出了有力的证明。
10、西周武士身着的“练甲”大多以缣帛夹厚绵制作,属布甲范畴。
11、从结绳记事到刻契铸鼎,从甲骨金石撰文为录到简牍缣帛纸墨为凭,档案,作为人们记录生活的真实凭证,一路与人类文明同行。
12、比赛中,计日程功、缣帛等生僻字难倒不少选手。
13、但缣帛材质昂贵,社会各阶层迫切渴望找到一种文字书写材质,实现方便、快捷,并为此付出了一代又一代不屈不挠的努力。
14、版刻书籍是用木版雕刻文字印刷而成的书籍,唐朝以前没有印刷技术,文字都是用刀或笔刻、写在竹木简、缣帛、纸和羊皮上的。
15、刘秀在位曾多次驾临郭况家,并赏赐大量金钱缣帛。
16、12米,以青绿山水技法绘于缣帛之上。
17、“帛书”是写在缣帛上的文字,又不是碑刻,怎么会有拓本?于是把它扫给收旧报纸的人了。
18、她们都答对了10道题中的8道,仅仅写错了所有选手都写错的“计日程功”和“缣帛”二词,最终携手晋级。
19、说明东汉纸张已经达到可以代替缣帛和简牍书写的程度。
20、甲骨档案、金石档案、简牍档案、缣帛档案。
相关词语
- háo jiān豪缣
- cùn tí chǐ jiān寸蹄尺缣
- chǐ jiān尺缣
- jiān cǎi缣彩
- jiān yī缣衣
- shù jiān束缣
- jiān qián缣钱
- jiān xiāng缣箱
- zhī jiān织缣
- duàn jiān líng bì断缣零璧
- jiān mò缣墨
- jiān sù缣素
- jiān bó shū缣帛书
- xiāng jiān缃缣
- zēng jiān缯缣
- shuāng jiān霜缣
- jiān jīn缣巾
- jiān náng缣囊
- jiān pú缣蒲
- duàn jiān断缣
- bó chún帛纯
- zhǐ bó纸帛
- màn bó缦帛
- cū bó粗帛
- xì bó shū系帛书
- xiào bó孝帛
- pǐ bó疋帛
- bǎo bó宝帛
- chéng shuǐ bó澄水帛
- shén bó神帛
- tōng bó通帛
- chǐ bó尺帛
- jiān bó shū缣帛书
- bó dié帛迭
- hè jiā bó赫佳帛
- zá bó杂帛
- bó lǚ帛缕
- yī bó衣帛
- nèi bó内帛
- kōng bó空帛