文牍

词语解释
文牍[ wén dú ]
⒈ 指公文书信等。
英official documents and correspondence;
⒉ 旧时也指官府中经管文牍的人。
英secretary;
引证解释
⒈ 公文案牍。
引宋 苏轼 《上初即位论治道》之二:“而尚书诸曹,文牘繁重,穷日之力,书纸尾不暇,此皆苛察之过也。”
元 迺贤 《赠张直言南归》诗:“文牘日冗繁,民力愈疲竭。”
清 唐甄 《潜书·权实》:“令不行者,文牘牓諭,充实衢宇,民若罔闻,吏委如遗。”
沙汀 《医生》:“面色白净,胡髭浓黑,外表活像一个办理文牍的师爷。”
⒉ 指在官府或其他团体草拟文稿的人。
引郭沫若 《黑猫》:“我们一些在省城或府城里读书的人便做了文牍。”
骆宾基 《一九四四年的事件》:“袁大德 的老家是 河北省 的 保定府 ……从前在原籍那个县份的某个乡村小学里作文牍。”
国语辞典
文牍[ wén dú ]
⒈ 公文书札的总称。
引《宋史·卷三五七·梅执礼传》:「比部职勾稽财货,文牍山委率不暇经目。」
近尺书 文书
⒉ 俗称担任文书工作的人。
分字解释
※ "文牍"的意思解释、文牍是什么意思由范文之家汉语词典查词提供。
造句
1、机关和领导干部陷入“文山会海”,不能集中精力想大事、议大事、抓大事,同时也助长了官僚主义、形式主义、文牍主义,影响了机关的工作效率,影响了党和政府的形象。
2、就在自己的眼皮底下,就在治下安邑,糟糕的情况让他烦不胜烦,看着手下呈报上来的一叠一叠的关于安邑治安问题的文牍,梁太守一个脑袋三个大。
3、他以前老是因为不得不做大量文牍工作而发牢骚.
4、著有《楚军营制》,其奏稿、文牍等辑为《左文襄公全集》。
5、墨守陈规,条文主义,文牍主义死板、生硬地坚持法律或某一特定的宗教或道德准则。
6、太平军烧毁湘军水师战船百余艘,冲上曾国藩座船,杀死他的管驾、监印等官,尽获其文牍。
7、说完,杜怀山向一旁的一名官员一伸手,那名官员赶紧把手中的文牍递给他。
8、嗯,敌情通报已经计划了有的,本来是另成一份文件的,以后可以考虑合并到一块儿,咱们可不搞什么文牍主义。
9、不好意思,前天梁启超梁卓如看完你写的传记后就把老夫的书信和文牍要去,他也要为老夫做传。
10、规范是科学的规范,不是文牍主义,不是繁琐哲学。
11、他一边养病,一边兼做佛教净业社的文牍秘书工作,收发报纸,起草文件等,并开始研究佛法,对于念佛与“无我”。
12、自唐代陆羽《茶经》到清末程雨亭的《整饬皖茶文牍》,专著共计100多种。
13、他作为北洋学堂首席科学官,需要负责指导手下十几名科学官的工作,处理很多日常的文牍报告。
14、这便是欧盟消除文牍主义的宏大计划.
15、(六)参议中书省事,秩正四品,典左右司文牍,为六曹之管辖,军国重事咸预决焉。
16、奥式医改方案限制了很多医保公司的收益额(通过要求他们花费85%的保险金用于切实的医保工作而不是文牍主义或利润堆积)。
17、自世界银行开展这项研究以来,全球的商人都感到繁重的文牍束缚有所松动。
18、就在王胜转身准备回去继续翻阅亭中存的文牍时候,远方的官道上,一人正骑马象着亭舍急驰而来。
19、本周处理完最后的文牍,Adam Kennedy就会代表CPAN领取admin密码。
20、于式枚原是兵部主事,才华出众,李鸿章亲自条陈为北洋差遣,有关奉章文牍多出其手,他生性耿介,宽和待人,在总督府人缘极好,李经方不好驳他的面子。
相关词语
- zhēn wén真文
- wén mù文木
- ōu wén欧文
- guó wén国文
- fàn wén范文
- zhuǎi wén转文
- wén wén mò mò文文莫莫
- fā wén发文
- wén běn wén jiàn文本文件
- wén wén mò mò文文墨墨
- è wén饿文
- wén niè文啮
- wén niè文囓
- wén bèi文备
- chéng wén成文
- wén zhài文债
- wén yě文野
- wén mǔ文母
- wén chén文臣
- wén pǐn文品
- àn dú láo xíng案牍劳形
- chōng dú舂牍
- zhāng dú章牍
- hán dú函牍
- piān dú篇牍
- dú yù牍聿
- chǐ yī dú尺一牍
- yàn dú谳牍
- gān dú竿牍
- yíng piān lěi dú盈篇累牍
- hàn dú汉牍
- lì dú吏牍
- juàn dú卷牍
- bǔ dú补牍
- cháng piān lěi dú长篇累牍
- gū dú觚牍
- dú wěi牍尾
- yù dú玉牍
- àn dú láo fán案牍劳烦
- miù dú谬牍