俗字

词语解释
俗字[ sú zì ]
⒈ 俗体字,异体字的一种。过去文字学家称流行于民间的文字为俗字,别于正字而言。
例晋宋以来多能书者,故其时俗,递相染尚,所有部帙,楷正可观,不无俗字,非为大损。——《颜氏家训·杂艺》
英characters in popular form;
引证解释
⒈ 即俗体字。旧时指通俗流行而字形不合规范的汉字,别于正体字而言。
引北齐 颜之推 《颜氏家训·杂艺》:“晋 宋 以来,多能书者,故其时俗,递相染尚,所有部帙,楷正可观,不无俗字,非为大损。”
⒉ 习用而无新意之字或不高雅之字。
引宋 严羽 《沧浪诗话·诗法》:“学诗先除五俗:一曰俗体,二曰俗意,三曰俗句,四曰俗字,五曰俗韵。”
郭绍虞 校释引 陶明濬 《诗说杂记》:“何谓俗字?风云月露,连类而及,毫无新意者是也。”
《红楼梦》第七六回:“﹝‘凹’字﹞也不只 放翁 才用,古人中用者太多。如《青苔赋》……不可胜举,只是今日不知,悮作俗字用了。”
国语辞典
俗字[ sú zì ]
⒈ 一种异体字。流行于世俗,写法有别于正体字的另一种字体。
反正字
英语nonstandard form of a Chinese character
德语populäre Darstellung Form eines chin. Zeichens, unerzogener Ausdruck (S)
分字解释
※ "俗字"的意思解释、俗字是什么意思由范文之家汉语词典查词提供。
造句
1、由于不明俗字俗语,在白话小说整理过程中,常常出现失校、误校、擅改的情况。
2、汉镜《硕人》铭文中多借字,另还有俗字、异文,可断定“汉镜诗”属于“俗儒穿凿”之《诗经》版本。
3、从根本上说,这是避讳制度与俗字形体同时发展到高峰时期的必然产物。
4、方块白文的书写符号系统与汉字俗字有很密切的关系。
5、所以,考订俗字,也是本文的重要内容.
6、但《古俗字略》问世后,并没有得到后人足够重视,后世字书也不曾称引该书,对其研究的论文更是寥寥无几。
7、现经初步搜集整理,已将流传的土俗字集注成《古壮字字典》出版。
8、所以,考订俗字,也是本文的重要内容。
9、陆费逵提出的使用俗字的简化汉字设想和思路,在当时几乎没有什么回应,当时汉字改革的主流还是切音字、简字等。
10、《说文》是至今保存重文较早较完整的字典,其中的重文包括历时层面的古文、籀文,与共时层面的或体、俗字等。
11、因此,在歌本上创造了许多土俗字。
12、敦煌写本《字宝》是二十世纪初在敦煌莫高窟藏经洞发现的一种俗字书。
13、俗字列文说:“一个是使用蓝牙作为一个Twitter等效的排序,因此,如果政府拒绝关闭互联网,你实际上仍然可以有一个庞大的社会分配。”。
14、名称可以包括字母和数字,不能使用特俗字符。
15、俗字研究是文字学研究的重要内容,而方言俗字的研究一直是个薄弱环节。
16、在《***》走向社会的时候,一个遮蔽了它的信息价值的问题突现出来,这就是现存最早版本《***词话》俗字讹字太多,脱漏错简不少。
17、本文主要从七个方面对唐代“三书”中的俗字类型进行梳理。
18、在这些写卷文书中,以汉文写卷为最多,而俗字的大量使用则是其最为显著的特点之一。
19、《古俗字略》是一部专收异体字并说明异体字之间关系的字书,也是现存最早一部系统整理异体字的字书。
20、该书在字书史上具有重要价值,为以后异体字字典的编纂、异体字整理和俗字研究提供了大量珍贵资料。
相关词语
- hùn sú混俗
- jué sú絶俗
- ào sú傲俗
- biān sú边俗
- miǎn sú免俗
- bà sú罢俗
- è sú恶俗
- gù sú故俗
- fū sú肤俗
- fǔ sú抚俗
- àn sú闇俗
- bìng sú病俗
- chén sú尘俗
- mín sú民俗
- fēng sú风俗
- fú sú浮俗
- huì sú秽俗
- dùn sú遁俗
- bì sú敝俗
- cháng sú常俗
- zì mí字迷
- qiān zì签字
- zì méng字氓
- bái zì白字
- dào zì道字
- zuǒ zì左字
- kè zì刻字
- hàn zì汉字
- tí zì题字
- dǎo zì倒字
- dài zì代字
- fāng zì方字
- biǎo zì表字
- é zì讹字
- fǔ zì抚字
- míng zì名字
- pīn zì拼字
- bié zì别字
- dān zì丹字
- zì fú字符