拼音fēng liú yùn jiè
注音ㄈㄥ ㄌㄧㄡˊ ㄩㄣˋ ㄐㄧㄝˋ
繁体風流藴借
◎1.形容人风雅潇洒,温文含蓄。 2.亦作\"风流缊藉\"。指诗文的意趣飘逸而含蓄。
1.形容人风雅潇洒,温文含蓄。
例证《北齐书 · 王昕传》:“昕母清河崔氏,学识有风训,生九子,并风流藴藉,世号‘ 王氏九龙’。”
清蒲松龄《聊斋志异 · 念秧》:“少年风流藴藉,遂与吴大相爱悦。”
清汪琬《前明福建布政使司右参议范公墓碑》:“盖百餘年来, 吴士大夫以风流藴藉称者,首推吴文定、王文恪两公。”
亦作“风流醖藉”。 《隋书 · 儒林传 · 元善》:“善之通博,在何妥之下,然以风流醖藉,俯仰可观,音韵清朗,听者忘倦,由是为后进所归。”
清沉谦《填词杂说 · 张世文词警策》:“张世文《新草池塘》、《紫燕双飞》二首,风流醖藉,不减周秦。”
2.亦作“风流緼藉”。指诗文的意趣飘逸而含蓄。 宋王灼《碧鸡漫志》卷二:“王荆公长短句不多,合绳墨处自雍容奇特。
例证晏元献公、欧阳文忠公,风流緼藉,一时莫及,而温润秀洁,亦无其比。”