zhuànshù

撰述


拼音zhuàn shù
注音ㄓㄨㄢˋ ㄕㄨˋ


撰述

词语解释

撰述[ zhuàn shù ]

⒈  著述。

work; write;

⒉  著述的成品。

writings;

引证解释

⒈  著述。

《三国志·魏志·卫觊传》:“受詔典著作,又为《魏官仪》,凡所撰述数十篇。”
《宋书·百官志下》:“汉 东京 图籍在 东观,故使名儒硕学,著作 东观,撰述国史。”
宋 范仲淹 《贾公墓志铭》:“曾祖讳某, 唐 末起家,备尝险阻,属文之外,长于撰述。”
清 汪曰桢 《<吹网录>序》:“叶氏 代有撰述,其著録於説家者, 宋 之 石林 名最富。”
孙犁 《秀露集·欧阳俢的散文》:“他撰述的《新五代史》,我在一年夏天,逐字逐句读了一遍。”
著述。 唐 白居易 《唐赠尚书工部侍郎吴郡张公神道碑铭》:“见託譔述,庶传信焉。”
宋 宋祁 《<崇祀录>序》:“国朝惟有 开宝 之礼,无它譔述。”
清 汪琬 《岳先生传》:“岑谿翁 之称先生也甚备,其末谓譔述宜在《文苑》,经学宜在《儒林》,操履坚正,宜冠《独行》、《逸民》。”

国语辞典

撰述[ zhuàn shù ]

⒈  撰写、著述。也作「撰著」。

《儒林外史·第四〇回》:「老先生这一番汗马的功劳,限于资格,料是不能载入史册的了,须得几位大手笔,撰述一番,各家文集里传留下去,也不埋没了这半生忠悃。」

撰著

英语to compose (a piece of writing)​, to write, (written)​ work, writer

德语Werk (S)​

分字解释


※ "撰述"的意思解释、撰述是什么意思由范文之家汉语词典查词提供。

造句


1、张晖文若春华,思如涌泉,在中国诗学、词学、清代文学和古典文学理论方面都有深入研究和系列撰述,是古代文学研究领域公认的优秀青年学者。

2、这指明了本书的基本撰述目的及特征。

3、每个人的照片都是一部小说,入木三分的用气场撰述了整个生活状态。

4、你已经看过一本名为“星夜的差使”的小册子,这本由帕瓦多大学的数学家伽利略撰述有关天空的卓越发现。

5、此时的学者整理或撰述南明史的原因,主要是给清统治者提供治弊救偏的借鉴。

6、“上舍之士,多致位通显,入玉堂,进框密,出则建节而试士,其余登甲科、举成均,牧民有善政,及撰述成一家言者,不可胜数。

7、我今日眼盲,闲居无聊,何不也撰述一部史书出来,流传。

8、第二章是对《思想与时代》月刊作者群及刊物内容作全面剖析。尤其关注核心撰述人群体的形成与作用。

9、注意:龙枪书籍按照编年史顺序排列的书目将另文撰述

10、本文主要撰述电磁辐射的危害(包括雷电磁辐射),以及电气、电子设备辐射污染的防护措施。

11、为孙中山代笔撰述《发刊词》,并发表《民报之六大主义》、《排外与国际法》等系列政论檄文,阐发革命纲领,与《新民丛报》之保皇论调论战。

12、通过比较分析,本文剖析了伯喜否被史家丑化的缘由,并探讨了司马迁撰述先秦人物的一些特征。

13、“张晖文若春华,思如涌泉,在中国诗学、词学、清代文学和古典文学理论方面都有深入研究和系列撰述,是古代文学研究领域公认的优秀青年学者。

14、从历史撰述本身来看,叙事和议论是两个主要部分。

15、经过第二次世界大战以及纳粹大屠杀之后,许多漫画中的英雄渐渐被刻画具有犹太人的特徵,文字撰述更为成熟,对于偏见和分离主义的议题有愈来愈多著墨。

16、该寺住持道安组织雕刻了又一部大藏经,名《普宁藏》,该藏除复刻宋代思溪《圆觉藏》外,还加入了白云宗的有关撰述和元代新译经典。

17、长久以来,时贤往哲关于脸谱的撰述,由于未与其他艺术相参较,致使脸谱认知及其在艺术领域之价值难以明晰。

18、上舍之士,多致位通显,入玉堂,进框密,出则建节而试士,其余登甲科、举成均,牧民有善政,及撰述成一家言者,不可胜数。

19、佛教充实了历史撰述的内容,影响了史家的思想,尤其在历史笔记中有丰富的反映。

20、“张晖文若春华,思如涌泉,在中国诗学、词学、清代文学和古典文学理论方面都有深入研究和系列撰述,是古代文学研究领域公认的杰出青年学者。