shùzhí

述职


拼音shù zhí
注音ㄕㄨˋ ㄓˊ

繁体述職
词性动词

述职

词语解释

述职[ shù zhí ]

⒈  古时诸侯向天子陈述职守。

诸侯朝于天子曰述职。述职者,述所职也。——《孟子·梁惠王》

report;

⒉  派驻外国或外地的官员回来向主管部门汇报工作情况。

回国述职。

report in person the performance of one's official duties;

引证解释

⒈  诸侯向天子陈述职守。

《孟子·梁惠王下》:“诸侯朝於天子曰述职。述职者,述所职也。”
汉 司马相如 《上林赋》:“夫使诸侯纳贡者,非为财币,所以述职也。”
晋 袁宏 《后汉纪·光武帝纪论》:“诸侯述职,必以山川为主。”

⒉  指外任官员向朝廷陈述职守。

唐 柳宗元 《送幸南容归使联句》诗序:“南聘天朝,相礼述职,公卿多其仪。”
清 林则徐 《致龚自珍书》:“月前述职在都,碌碌软尘,刻无暇晷。”
徐兴业 《金瓯缺》第一章一:“马扩 不日将回京述职,借此因缘,卿可与他痛叙旧情。”

⒊  今泛指向主管部门陈述汇报工作情况。

⒋  供职;就职。

《淮南子·主术训》:“羣臣公正,莫敢为邪,百官述职,务致其公迹也。”
《北史·崔楷传》:“楷 将之州,人咸劝单身述职。 楷 曰:‘单身赴任,朝廷谓吾有进退之计,将士又谁肯固志?’遂闔家赴州。”
宋 司马光 《为文丞相许州谢上表》:“陛下察其愚衷,必非缘饰,愍其孤迹,易致怨憎,俾述职於近藩,得免讥於尸禄。”

国语辞典

述职[ shù zhí ]

⒈  向长官报告所任职务。

《孟子·梁惠王下》:「述职者,述所职也。」
《文选·司马相如·上林赋》:「使诸侯纳贡者,非为财币,所以述职也。」

分字解释


※ "述职"的意思解释、述职是什么意思由范文之家汉语词典查词提供。

造句


1、在他们一九九八年返美述职前,他们已经竭尽所能在他们所居住、及学习客语的新竹县湖口地区宣扬福音。

2、分包商,指合同协议所述职员及其法定职务继续人,但不包括其任何受让人(除非总承包人同意)。

3、至于朝觐,为述职大典,筵宴实惠下隆恩,未便令道流厕身其间,即一概停止,以肃体例。

4、为解决专武干部兼职过多、使用受限等问题,湖南省冷水江市人武部邀请地方组织部门同志列席专武干部述职会——让“管人”的人知人善用。

5、海关关长定期向上一级海关述职,如实陈述其执行职务情况。

6、正式退休前,朱镕基在最后一次听取香港特首董建华进京述职时,曾向在场询问其去向的记者透露退休后,将闭门谢客,在家读书。

7、兄弟,你连述职报告都不知道怎么写?

8、述职考核一直持续到十一点半,看样子大家也都是两面光,谁也没敢说领导半个不好,结局皆大欢喜。

9、省直工委相关领导出席会议并指导述职测评,该厅领导郭英杰、王晓立、彭东晓、李成先、杨志强、周际鹏出席会议。

10、因而,领导往往会从讲政治的高度来看待述职报告。

11、其实不少地方都有类似的规定,但“不称职”乃至“罢免”的案例却罕有所闻,述职完毕、一片赞歌却是普遍情形。

12、途经十数凡人国度,若非惦记着回宗门述职,及宗门的赏赐,太乙倒十分愿意在凡人国度,勾留一段时日。

13、因而,领导的述职报告自然得由我等身边人来代疱了。

14、昨日上午,旺苍县召开了乡镇(街道)、部门党政主要领导向纪委全委会述职述廉大会。

15、如:一个实验室要招聘研究员,该实验室已有的研究员可以去旁听应聘同行的述职报告,但无权发表评论意见。

16、七月间,马康卫大使返美述职,并促国务院把彭明敏的签证问题,至少拖到一九七一年秋天再说。

17、按规定进行业务工作总结,定期向事业部经理述职

18、我希望今晚同大家的互动交流,能为我准备述职报告带来一些启发。

19、西周时,公、侯是封国内的君主,封国内的财政收入全归其所有,但公、侯要对周天子承担镇守疆土、交纳贡税、朝觐述职等义务。

20、诸郡每年年终太守或佐贰都要进京述职,称为朝集使。