shuōshū

说书


拼音shuō shū
注音ㄕㄨㄛ ㄕㄨ

繁体說書
词性动词


说书

词语解释

说书[ shuō shū ]

⒈  包括评书、评弹、大鼓、弹词等的一种说唱形式的曲艺。

常是两座勾栏,专说史书。——宋·佚名《西湖老人繁胜录·瓦市》
之盱眙市中为人说书,已能倾动其市人。——清·黄宗羲《柳敬亭传》

story-telling;

引证解释

⒈  解说经书。

《墨子·耕柱》:“能谈辩者谈辩,能説书者説书,能从事者从事,然后义事成也。”
宋 王安石 《都官郎中致仕周公墓志铭》:“故相 张士逊 荐公説书国学,且諭公见执政,公固谢之。”
清 叶廷琯 《吹网录·史载之方题跋》:“太祖 召 郭无为 於 崇政殿 説书。”

⒉  官名。专司在帝王之侧讲说经书。

《宋史·职官志二》:“崇政殿 説书:掌进读书史,讲释经义,备顾问应对。”
《续资治通鉴·元顺帝至正十一年》:“徵 建寧 处士 彭炳 为 端本堂 説书。”
清 袁枚 《随园随笔·官职上》:“宋、金、元 皆有 崇政殿 説书之官,其职有类经筵讲官而秩稍卑, 程伊川、杨龟山、游酢 皆为此官。”

⒊  论说书法。

唐 颜真卿 《张长史十二意笔法记》:“予传授笔法之老舅 彦远 曰:‘吾闻昔日説书,若学有工而跡不至。’”

⒋  表演评书、评话、弹词等。

清 孔尚任 《桃花扇·听稗》:“兄可知道 泰州 柳敬亭,説书最妙。”
《老残游记》第二回:“明儿 白妞 説书,我们可以不必做生意,来听书罢。”
陈登科 《风雷》第一部第五三章:“每天晚上,总有这么几个不三不四的人,跑来听 黄三 说书。”

国语辞典

说书[ shuō shū ]

⒈  讲解书义。

《墨子·耕柱》:「能谈辩者谈辩,能说书者说书。」

⒉  一种流行于民间的说唱艺术。如宋代的讲史、元代的平话以及评话、弹词等。

《红楼梦·第四三回》:「园中人都打听得尤氏办得十分热闹,不但有戏,连耍百戏并说书的男女先儿全有。」
《老残游记·第二回》:「明儿白妞说书。我们可以不必做生意,来听书罢!」

⒊  职官名。宋朝设置,陪侍天子内廷讲说经书。掌进读书史,讲释经义,备顾问应对等事。

分字解释


※ "说书"的意思解释、说书是什么意思由范文之家汉语词典查词提供。

造句


1、今天我买了一本杨红樱的小说书,我一回家就迫不及待捧起书津津有味地看了起来。

2、受说书传统的影响,章回小说中运用了大量具有拟书场特征的叙事标记语。

3、朱长文《续书断》说书法“极盛于晋、宋、清、隋、唐之间,穷精殚妙,变态百出,无以尚矣。

4、其实,书上的词儿他早已烂熟于胸,他只是不想照搬,想给学生们说点儿“活词”,把自己的感悟通过说书告诉学生。

5、说书人有说书人的规矩,我说的高兴您听得开心,给两个赏钱图的就是大家哈哈一乐,你这么急赤白脸的干嘛?

6、到最后,所有的悲欢离合,都不过付与说书声。

7、宋代讲故事的风气盛行,说书成为一种职业,说书人喜欢拿古代人物的故事作为题材来敷演,而陈寿《三国志》里面的人物众多,事件纷繁,正是撰写故事的最好素材。

8、后来我的名字在酒楼中写成剧本,如今路人也听闻,只是说书人,怎会有,你说的真,有谁能知道传说背后脆弱的灵魂。细雨朦胧

9、莘莘学子苦煎熬,只说书中有金宝,经史未能治现世,奋然下海弄商潮。

10、为了增加说书的趣味,说书先生往往杂用诸多技艺开场,或配合连环图,或唱数来宝,又或鸣奏乐器,五花八门未足而一。

11、另一理论认为戏剧源于说书弹词,并认为讲述和聆听故事是人类的基本乐趣。

12、锣鼓书的基本演出形式是演员自击锣鼓,唱表说书

13、3月3日,在许昌县苏桥镇杜寨村,说书艺人在杜寨书会上表演。

14、他是我们的说书人。

15、一方木桌,一块醒木加上一杯清茶、一张折扇,这便是说书人的全部行头,当然,还离不了那张嘴。

16、山中岁月长,壶里乾坤大,说书人那里常常能听到一些非常之事。

17、县里组织了盲人宣传队,盲人拄着拐杖、挎着二胡、背着板鼓,转村子吃派饭、说书

18、新年期间,玩狮子,舞龙,演戏,说书,高跷,旱船等各种娱乐活动五彩缤纷,绚丽夺目。

19、明姐姐上回请来的说书先生,讲那三国时曹植与甄宓的故事,真是绕梁三日,久久不忘。

20、当场景改变时,东方力丸弹响手指,又发出说书人深沈肃穆的声音。