háo

毫末


拼音háo mò
注音ㄏㄠˊ ㄇㄛˋ

毫末

词语解释

毫末[ háo mò ]

⒈  毫毛的末端。比喻极其细微。指笔端。

引证解释

⒈  毫毛的末端。比喻极其细微。

《老子》:“合抱之木,生於毫末;九层之臺,起於累土。”
南朝 梁 任昉 《刘先生夫人墓志》:“参差 孔 树,毫末成拱。”
宋 司马光 《和聂之美讽古》之二:“如何毫末利, 管 鲍 亦相欺?”
邹韬奋 《我们对于国事的态度和主张》:“过去政府虽有所惩治,然仅窃钩者诛耳,神奸巨猾,未损毫末。”

⒉  指笔端。

唐 杜甫 《奉观严郑公岷山沲江图画十韵》之二:“岭雁随毫末,川蜺饮练光。”
仇兆鳌 注:“毫末,谓画笔。练光,谓画绢。”
宋 苏轼 《书王定国所藏<烟江迭嶂图>》诗:“使君何从得此本,点缀毫末分清妍。”

国语辞典

毫末[ háo mò ]

⒈  毛发的末端。

⒉  比喻极细微的部分。

《老子·第六四章》:「合抱之木,生于毫末。」
南朝梁·任昉〈刘先生夫人墓志铭〉:「参差孔树,毫末成拱。」

分字解释


※ "毫末"的意思解释、毫末是什么意思由范文之家汉语词典查词提供。

造句


1、物极则反,命曰环流……合抱之木,生于毫末,九层之台,起于累土。

2、宇宙那么大,属于我们的温暖只能用毫末来衡量,而你们却在很重要的位置,像经线和纬线,定义了我在世界上唯一的存在。

3、, 合抱之木,生于毫末,百年树人的教育大业,必须从娃娃抓起。

4、夫圆极常动,七曜运行,离合去来,虽有定势,以新故相涉,自然有毫末之差,连日累岁,积微成着。

5、大直若曲,大巧若拙,大辩若讷。合抱之木,生于毫末;九层之台,起于累土;千里之行,始于足下。老子

6、且天下之事业、文章、学问、术艺,未有不积小以成高大,由浅近而臻深远者,所谓合抱之木生于毫末,九层之台起于垒土,千里之行始于足下是也。

7、以积货财之心积学问,以求功名之念求道德,以爱妻子之心爱父母,以保爵位之策保国家,出此入彼,念虑只差毫末,而超凡入圣,人品且判星渊矣。人胡不猛然转念哉!

8、正如报告的作者所指出的,即使是差之毫末也可能导致“产生一个繁重的监管框架,并影响科学立方体卫星的未来部署”。

9、只要以五色、五声、五气眡其死生,合抱之木,生于毫末;九层之台,起于累土。

10、臣愿主公赦元铣毫末之生,使文武仰圣君之大德。

11、折旋矩度,端簪奉笏之仪;魁诡谲怪,鼻饮头飞之俗;尽该毫末,备得人情。

12、天下大事,必作于细,合抱之木,生于毫末

13、合抱之木,生于毫末;九层之台,起于垒土;千里之行,始于足下。 缦——《老子·道德经》。

14、涓涓不壅,将为江河;毫末不札,将寻斧柯。

15、陛下若斩元铣而废先王之大臣,听艳妃之言,有伤国家之梁栋,臣愿主公赦杜元铣毫末之生,使文武仰圣君之大德。

16、合抱之木,生于毫末;九层之台,起于累土;千里之行,始于足下。老子

17、物动则不一,虽行度有大量可得而限,累日为月,累月为岁,以新故相涉,不得不有毫末之差,此自然之理也。

18、合抱之木,生于毫末;九层之台,起于累土。

19、合抱之木,生於毫末;九层之台,起於累土;千里之行,始於足下。

20、臣愿主公赦元铣毫末之生,使文武仰圣君之大德(造 句网)。