shìdiǎn

事典


拼音shì diǎn
注音ㄕˋ ㄉ一ㄢˇ

事典

词语解释

事典[ shì diǎn ]

⒈  治事的规章。

⒉  专门辑集有关礼制事件的类书。《明史·艺文志三》有徐袍着《事典考略》六卷。

⒊  典故之一类。指诗文里引用的古书中的故事,别于语典。

引证解释

⒈  治事的规章。

《周礼·天官·大宰》:“六曰事典,以富邦国,以任百官,以生万民。”
《左传·文公六年》:“宣子(赵宣子 )於是乎始为国政,制事典。”
杜预 注:“典,常也。”
唐 苏頲 《命姚崇等北伐制》:“入敷事典,省阁称其闲练;出综条察,吏人畏其严明。”

⒉  专门辑集有关礼制事件的类书。 《明史·艺文志三》有 徐袍 著《事典考略》六卷。

⒊  典故之一类。指诗文里引用的古书中的故事,别于语典。

分字解释


※ "事典"的意思解释、事典是什么意思由范文之家汉语词典查词提供。

造句


1、其中,事典多为人们所熟知的历史人物与历史故事,语典则以化用六朝与唐代诗人的诗句为主。

2、典故是民族智慧的结晶,可分为事典、语典两类。

3、柳词用典,以事典为主,语典次之。

4、朝鲜著名作家柳梦寅热爱中国传统文化,熟悉其中的各类语典和事典,并以正用、反用、明用、暗用、单用、叠用等各种形式将这些典故引入自己的散文。

5、本文概述了日本百科辞书从引进使用中国类书开始,经编纂日本自己的类书和百科辞书,到翻译西方现代百科全书和编纂日本百科事典的发展历程。

6、《和名类聚抄》是日本第一部汉和字典,又被称作“百科事典”。