zuì

罪己


拼音zuì jǐ
注音ㄗㄨㄟˋ ㄐ一ˇ

罪己

词语解释

罪己[ zuì jǐ ]

⒈  引咎自责。

引证解释

⒈  引咎自责。

《左传·庄公十一年》:“禹 汤 罪己,其兴也悖焉。”
《旧唐书·代宗纪》:“朕所以驭朽悬旌,坐而待曙,劳怀罪己之念,延想安人之策。”
金 王若虚 《君事实辨》:“何 高祖 惟知杀人,而曾不罪己也。”

国语辞典

罪己[ zuì jǐ ]

⒈  归罪于己。

《左传·庄公十一年》:「禹汤罪己,其兴也浡焉。」
宋·苏轼〈乞校正陆贽奏议上进劄子〉:「罪己以收人心,改过以应天道。」

分字解释


※ "罪己"的意思解释、罪己是什么意思由范文之家汉语词典查词提供。

近音词、同音词


词语组词

造句


1、这件事出在我们辖区,责躬罪己,难辞其咎,特来请罪。

2、壬申,集百寮于大德殿,帝责躬罪己,问以治政得失。

3、润之为人,向来死不认错,对罪己诏那是极端鄙视,认为承认错误那是亡国之君才干的事情。

4、三料未收就是年馑了,也就是重灾年,皇帝要下罪己诏。

5、只是这罪己诏却甚是不好写,许彬瞻前顾后,反复推敲,又数易其稿这才把这份东西弄了出来。

6、在这种形势下,洪武八年四月,恰好在刘伯温去世之时,朱元璋最终不得不亲自撰写罪己文告,到中都祭告天地,罢建中都。

7、十二月三十日,载沣毅然下了罪己诏,解散皇族内阁,将所有罪责都揽到自己头上,只希望国家能够恢复正常秩序。

8、连锁回还剑,寒冥斗气,九五之尊体,九幽黄泉之力,问天诀,罪己书成就通神之路!

9、即然古代的皇帝不用这样老下罪己诏,那就改改断语吧,高人禄命,恫吓时人,这样不好。

10、禹汤罪己,其兴也勃;桀纣罪人,其亡也速。

11、十五、只是这罪己诏却甚是不好写,许彬瞻前顾后,反复推敲,又数易其稿这才把这份东西弄了出来。

12、下属犯错,单位领导不罪己责躬,反而将“临时工”当成渡过公关危机的“不二法宝”。

13、闰十一月辛丑,崇祯第三次下罪己诏,诏曰:……比者灾害频仍,干戈扰攘,兴思祸变,宵旰靡宁,实皆朕不德之所致也!罪在朕躬,勿敢自宽。

14、从秦始皇以后,到这时已历两朝八君一百三十二年,而作为皇帝下诏罪己,公开承认自己推行数十年的一项基本政策,效应是祸国殃民,这要算破题第一遭。

15、祖陵被掘,崇祯帝气得发疯,在下“罪己诏”。