野语


拼音yě yǔ
注音一ㄝˇ ㄩˇ

繁体野語

野语

词语解释

野语[ yě yǔ ]

⒈  俚语;俗语。指民间传闻或私人杜撰之言。

引证解释

⒈  俚语;俗语。

《庄子·刻意》:“野语有之曰:‘众人重利,廉士重名。’”
唐 皮日休 《茶中杂咏·茶鼎》:“此时勺复茗,野语知逾清。”

⒉  指民间传闻或私人杜撰之言。

鲁迅 《中国小说史略》第十五篇:“宋 代外敌凭陵,国政弛废,转思草泽,盖亦人情,故或造野语以自慰。”

国语辞典

野语[ yě yǔ ]

⒈  民间的谚语。

《庄子·秋水》:「于是焉,河伯始旋其面目,望洋向若而叹曰:『野语有之曰:「闻道百,以为莫己若者」,我之谓也。』」

分字解释


※ "野语"的意思解释、野语是什么意思由范文之家汉语词典查词提供。

造句


1、这些都是齐东野语,不足为信。

2、人人都具有相当高的文化素质,没有了粗言野语,没有了打架斗殴,有的更多也是礼让、谦虚。

3、汝在我门下听道已有七量劫,野语有云:朝闻道,夕死可矣。

4、“花呢?我摸摸,‘辱花开旱季来’只不过是齐东野语而已,听个热闹吧”

5、录于周密《齐东野语》中的《绍兴御府书画式》是目前已知唯一一部记录宫廷书画装裱收藏的法典性文章。

6、岂有此理齐东野语熏天赫地炙手可热。

7、齐东野语,君自幼闻之,搜神志怪,摇笔即来。

8、《齐东野语》:令二壮士执钩刀,夜伏田中。

9、人生百态,酸甜苦辣,假托野语村言;社会现实,成功真谛,深藏荒诞玄幻之中。

10、顺流而东行,至于北海,东面而视,不见水端,于是焉河伯始旋其面目,望洋向若而叹曰:“野语有之曰:‘闻道百,以为莫己若者’。

11、而且按照南宋时期周密在《齐东野语》书中的描述,说是铜人全像以精铜为之,腑脏无一不具。

12、周密《齐东野语》中也说:故闻之者,必吠犬灭灯,以速其过泽国。

13、于是,便有种种齐东野语式的笔记、小说、戏剧、影视相继问世,这些作品的摹写刻画往往夸张失实,却在很大程度上迎合了搜奇猎艳的窥私心理。

14、然野语有之曰,众人重利,廉土重名,贤人尚志,圣人贵精,故素也者,谓其无所与杂也,纯也者,谓其不亏其神也,能体纯素,谓之真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