shì

虚饰


拼音xū shì
注音ㄒㄨ ㄕˋ

繁体虛飾

虚饰

词语解释

虚饰[ xū shì ]

⒈  虚假不实;浮夸。

虚饰的文辞。

polish flashily; falsely cover up; frill;

引证解释

⒈  虚假不实;浮夸、粉饰。

《后汉书·殇帝纪》:“閒者郡国或有水灾,妨害秋稼。朝廷惟咎,忧惶悼惧。而郡国欲获丰穰虚饰之誉,遂覆蔽灾害。”
《北齐书·后主幼主纪论》:“玄象告变,传位元子,名号虽殊,政犹己出,迹有虚饰,事非宪典,聪明临下,何易可诬。”
《东周列国志》第一〇三回:“汝乃造谤,污衊乘舆,为此灭门之事,尚自巧言虚饰,摇惑军心。拿住之时,碎尸万段!”
鲁迅 《集外集拾遗补编·新的世故》:“这过误,在内是因为太要虚饰,在外是因为太依附或利用了先驱。”

⒉  犹浮文,浮华。

《周书·文帝纪下》:“﹝ 太祖 ﹞性好朴素,不尚虚饰,恒以反风俗、復古始为心。”
姚雪垠 《李自成》第二卷第五十章:“尽管国事如焚,诸事从简,但是今日毕竟是正旦受朝,所以皇家的虚饰派头仍然同往年一样。”

⒊  过分褒奖。饰,奖饰。

南朝 梁 任昉 《为齐明帝让宣城郡公第一表》:“虚饰宠章,委成御侮,臣知不愜,物谁谓宜?”

⒋  犹虚构。

汪辟疆 《唐人小说·<玄怪录>叙录》:“小説至 贞元、元和 之间,作者云起,情文交互,靡不备具本原,掩其虚饰。”

分字解释


※ "虚饰"的意思解释、虚饰是什么意思由范文之家汉语词典查词提供。

造句


1、在那庄严的时刻每个人都是平等的、坦诚的,在命运的抉择面前,任何伪装、虚饰和自欺欺人的侥幸心理都变得毫无意义,唯一可以使自己镇定的是真才实学。

2、夙被知遇优隆,所言未敢有一字之虚饰,乞示方略,俾有遵循,无任企祷之至。

3、她没有一点虚饰,也没有一点在这个容易轻信的世界上所流行的那种伪善。

4、多少年来,她一直等待得就是这一刻,撕去所有的伪装,剥落所有的假面,粉碎所有的虚饰,与这个男人站在仇恨的两端,殊死对决。

5、与其热闹着引人夺目,步步紧逼,不如趋向做一个人群中真实自然的人,不张扬,不虚饰,随时保持退后的位置。心有所定,只是专注做事。

6、对于女人,我从来不用眼睛,眼睛看到的永远是虚饰,我用我的鼻子,我的心。

7、他能够通过对自己的教育背景加以虚饰来愚弄世人。

8、小子,这是一个强者为尊的世界,别被眼前虚饰所蒙蔽。

9、我一生为人撰碑铭很多,而多有虚饰之辞,唯郭有道之碑铭,文副其实,我毫不愧色。

10、剧中表现出,德克斯特在保持平凡的虚饰下,将自己的隐秘身份和日常生活合二为一。

11、在文明的虚饰后面,原初的荒野正等着,要求归还他原本的统治。

12、只感觉到他的身上发出不可虚饰的正气。

13、是京城第一大帮派,诸事繁多,自不允许像蔡京常在朝中召开什么国事大会一般,其实只是歌功颂德,相互谄媚,虚饰浮华,吃喝玩乐一翻算数。

14、真正的伟人往往是平凡的;他们的行为既不做作,也不虚饰

15、要是看见朋友之间出现不自然的礼貌时,就可以知道你们的感情已经开始衰落了。坦白质朴的忠实,是不用浮文虚饰的。

16、那个家族统治了好几代,他们显然喜爱权力带来的虚饰

17、世界属于能看穿它的虚饰的人。爱默生

18、车上的内饰以蓝色织物和钢材为主,低调实用而毫无浮华虚饰

19、今天晚上我一生中第一回看透了;我在其中演出的那个虚饰的环境有多空虚、妄诞和愚蠢。

20、在那庄严的时刻每个人都是平等的、坦诚的,在命运的抉择面前,任何伪装、虚饰和自欺欺人的侥幸心理都变得毫无意义,唯一可以使自己镇定的是真才实学。霍达