kòudào

寇盗


拼音kòu dào
注音ㄎㄡˋ ㄉㄠˋ

繁体寇盜

寇盗

词语解释

寇盗[ kòu dào ]

⒈  盗贼。侵扰劫掠。

引证解释

⒈  盗贼。

《左传·襄公三十一年》:“敝邑以政刑之不修,寇盗充斥,无若诸侯之属辱在寡君者何?”
晋 葛洪 《抱朴子·博喻》:“金玉崇而寇盗至,名位高而忧责集。”
清 倦圃野老 《庚癸纪略》:“富户俱称无钱,虽存亡危急之秋,寧资寇盗。”
瞿秋白 《饿乡纪程》四:“资产阶级‘自由平等’的革命,只赚着一舆台奴婢匪徒寇盗的独裁制。”

⒉  侵扰劫掠。

《史记·大宛列传》:“昆明 之属无君长,善寇盗,輒杀略 汉 使,终莫得通。”
《后汉书·班超传》:“往者 匈奴 独擅 西域,寇盗 河西,永平 之末,城门昼闭。”
清 顾炎武 《日知录·选补》:“兴元 元年,改吏部侍郎往 洪州 知选事,时京师寇盗之后,天下旱蝗,穀价翔贵。”

分字解释


※ "寇盗"的意思解释、寇盗是什么意思由范文之家汉语词典查词提供。

造句


1、上每有寇盗,辄命世民讨之,事平之后,猜嫌益甚。

2、比年寇盗剽劫居民,土豪备私钱集社户,防捍有劳,有司不为上闻推恩,破家无所依归,势必从贼。

3、匈奴南下入塞“寇盗”中原边郡是不争的事实,但其目的是为生存而获取经济物资。

4、东南官吏昨缘寇盗贬责者,并次第移放,上书邪上等人特与磨勘。

5、初,德宗多猜忌,朝士有相过从者,金吾皆伺察以闻,宰相不敢私第见客,度奏:“今寇盗未平,宰相宜招延四方贤才与参谋议”。

6、寇盗失魂弹靴走,荦确山河马蹄喑。

7、黄权此言,疏间宗族之义,滋长寇盗之威,实无益于主公。

8、匈奴不敬,辞言不顺,负其众庶,时为寇盗,挠边境,扰中国,数行不义。

9、今京东西路颇为饥歉,民既艰食,居常犹为寇盗,一夫首难,奔赴必多。

10、初,南秦州豪右杨松柏兄弟,数为寇盗,刺史博陵崔游诱之使降,引为主簿,接以辞色,使说下群氐,既而因宴会尽收斩之,由是所部莫不猜惧。

11、今寇盗未平,宰相宜招延四方贤才与参谋议。

12、季恭到任,务存治实,敕止浮华,翦罚游惰,由是寇盗衰止,境内肃清。

13、被封的诸王会骄汰,轻遘福难,寇盗处处蚁合,郡国多以无备不能制服,遂渐炽盛。