kòu

倭寇


拼音wō kòu
注音ㄨㄛ ㄎㄡˋ
词性名词

倭寇

词语解释

倭寇[ wō kòu ]

⒈  指元末到明中叶多次在朝鲜和我国沿海抢劫骚扰的日本强盗。

Japanese pirates;

引证解释

⒈  十四至十六世纪侵扰劫掠我国和 朝鲜 沿海地区的 日本 海盗。抗日战争期间,我国人民亦用以称 日本 侵略者。

明 谢肇淛 《五杂俎·地部一》:“亦使 浙 直 诸军士因之习於海战, 倭 寇之来,可以截流而御之。”
《明史·外国传三·日本》:“有捕 倭 寇数十人至京者,廷臣请正法。”
郁达夫 《游于山戚公祠》诗:“但使南疆猛将在,不教 倭 寇渡江涯。”
老舍 《四世同堂》第二部五十:“这仙境中的主人已换上了杀人不眨眼的 倭 寇;那仙姿逸态又有什么用呢?”
陈毅 《哭叶军长希夷》诗:“东进杀 倭 寇,举世惊风雷。”

国语辞典

倭寇[ wō kòu ]

⒈  明初日本海盗侵扰我国沿海各省,时人称之为「倭寇」。

《明史·卷三二二·外国传三·日本传》:「有捕倭寇数十人至京者,廷臣请正法。」
《喻世明言·卷一八·杨八老越国奇逢》:「传说倭寇一路放火杀人,官军不能禁御。」

英语Japanese pirates (in 16th and 17th century)​

德语Wokou (Eig, Gesch)​

法语wako, pirates japonais

分字解释


※ "倭寇"的意思解释、倭寇是什么意思由范文之家汉语词典查词提供。

近音词、同音词


词语组词

造句


1、明朝军民对这些"髡头鸟音,赤体提三尺刀"的剽悍倭寇大为恐惧,而在异国他乡干坏事,来自日本的倭寇也战战兢兢如履薄冰,喝口水都怕老百姓下毒。

2、明朝军民对这些"髡头鸟音,赤体提三尺刀"的剽悍倭寇大为恐惧,而在异国他乡干坏事,来自日本的倭寇也战战兢兢如履薄冰,喝口水都怕老百姓下毒。

3、为防止倭寇和来自海上的反清力量,清政府长期厉行海禁政策,严禁官民出洋,并把海外华侨视为“化外顽民”、“天朝莠民”。

4、刚才部里来送信,说剑南倭寇已被文隐平定,一两日就有红旗报捷到京。

5、明朝嘉靖年间(1522—1566年),倭寇窜扰东南沿海,烧杀抢掠,无恶不作。

6、明朝军民对这些"髡头鸟音,赤体提三尺刀"的剽悍倭寇大为恐惧,而在异国他乡干坏事,来自日本的倭寇也战战兢兢如履薄冰,喝口水都怕老百姓下毒。

7、几十次这样的声音过后倭寇的小早船上顿时血肉模糊,佛朗机炮的好处是有子炮铳,能够在发射完成之后马上更换。

8、倭寇船系松杉木制成,其坚固程度远不及广船,若与广船相撞,而被撞碎。

9、倭寇到我们中国,在江浙沿海地方一登了陆,两眼漆黑,都是汪直同他的部下做向导,带他们一路奸淫掳掠。

10、小学五年级时,朴正熙读到一本书,是关于曾经平定倭寇之乱的水军统制使李舜臣的传记,他非常崇拜这位民族英雄。

11、明朝军民对这些"髡头鸟音,赤体提三尺刀"的剽悍倭寇大为恐惧,而在异国他乡干坏事,来自日本的倭寇也战战兢兢如履薄冰,喝口水都怕老百姓下毒。

12、明朝军民对这些"髡头鸟音,赤体提三尺刀"的剽悍倭寇大为恐惧,而在异国他乡干坏事,来自日本的倭寇也战战兢兢如履薄冰,喝口水都怕老百姓下毒。

13、而后来在东蒙县抗击驻屯倭寇的,是?胲?第五十一军一部。

14、中国境内的一些窝主、海寇、奸商和流氓分子也乘机打劫,与倭寇狼狈为奸,为害百姓。

15、王翠翘得知之后,后悔不已,认为是自己害了他,正在悲恨交加之际,剩余的倭寇又把她掠上船去,王翠翘万念俱灰,跳海而死。

16、混账!如今四海承平哪里来的倭寇?你少在这里胡咧咧,小心你的脑袋!

17、明嘉靖年间,南有倭寇骚扰,北有鞑靼犯边,朝廷无能昏聩,百姓难于安生乐业,大明王朝渐趋颓势。

18、正上药的时候,这家的主人避难回来了,见屋里有人受了伤,料定也是受了倭寇的欺侮,赶紧过来帮忙。

19、明朝,倭寇在我国东南沿海侵扰猖獗,荼毒生灵;朝廷多次调兵遣将,仍难平倭,至使倭乱危及长江腹地。

20、吃吧,常风传令全军养精畜锐,待明日出兵围剿倭寇