一辞


拼音yī cí
注音一 ㄘˊ

繁体一辭

一辞

词语解释

一辞[ yī cí ]

⒈  犹一言。一句话或一个字。谓异口同声。告辞,辞别。一面之辞。

引证解释

⒈  犹一言。一句话或一个字。

《淮南子·缪称训》:“胡通於一伎,察於一辞,可与曲説,未可为广应也。”
《史记·孔子世家》:“至於为《春秋》,笔则笔,削则削, 子夏 之徒不能赞一辞。”
《旧唐书·陆馀庆传》:“累迁中书舍人。 则天 尝引入草詔, 餘庆 惶惑,至晚竟不能措一辞。”
明 王守仁 《与安之书》:“今但取 朱子 所自言者表章之,不加一辞。”

⒉  谓异口同声。

宋 蔡絛 《铁围山丛谈》卷六:“鲁公 盛德,盖自小官时。縉绅閒一辞谓之有手段。”

⒊  一面之辞。

《宋史·叶清臣传》:“苟 用章 之状果虚, 守懃 之罪果白, 用章 更寘重科,物论亦允,无容偏听一辞,以亏王道无党之义。”

⒋  告辞,辞别。

《礼记·表记》:“事君难进而易退,则位有序;易进而难退,则乱也,故君子三揖而进,一辞而退,以远辞也。”
南朝 梁 萧钧 《晚景游泛怀友》诗:“一辞 金谷苑,空想竹林游。”
唐 吴融 《落叶》诗:“红影飘来翠影微,一辞林表不知归。”

分字解释


※ "一辞"的意思解释、一辞是什么意思由范文之家汉语词典查词提供。

造句


1、委员会成员各持一辞,有同意的,也有完全反对的。

2、不能赞一辞”也作“一言不发”。不能自拔。

3、你知不知道,你这么一说,吓得你的几位上官便众口一辞的说是妖兽所为!

4、他的表现有目共睹,大家对他的评价众口一辞

5、对于这种种问题有关人士各执一辞,相持不下.

6、那兰琳城守赵翎什么背景?那兰琳密防司之人又如何的众口一辞?那云水镜如今又在何处?

7、青年司法理事会说,不分青红皂白的使用此一辞汇,可能会鼓励年轻人加入帮派,犯下更严重的罪行。

8、他的表现有目共睹,大家对他的评价众口一辞

9、那个年代宣扬的是“万众一心”,而万众一心的表现,必然是“万口一辞、万言一腔”。

10、少女们众口一辞道:主子,臣妾不后悔,不怪大人。

11、在会上他不赞一辞,仿佛置身事外。

12、当初并未重视那些御史台的弹劾,付之一笑,不置与否,若是当初能够掐断这根火苗,也不会有今天的态势,举朝上下,众口一辞,皆要求斩杀子虚先生。

13、小星虽不置一辞,心中却也大是赞同,用力的饮了一口果酒,啧啧出声,似是赞酒,却是变相的赞赏公子爷的主意。

14、明天我们迎战西布·罗姆·维奇,对方主教练布莱恩·罗布森声明约翰·特里所说的穆里尼奥要求弟子们消灭对手一辞是无礼而且用辞不当的。

15、这样的歪理,因为修习斗气的人口基数较多,在他们众口一辞下,竟然让不少人相信了,并逐渐凌驾在真正的历史之上。

16、众口一辞的都如此说,那里还有假的?

17、我们若在路上碰上熟人,应当跟他寒暄一两句;若视若不见,不置一辞,难免显得自己妄自尊大。

18、这年头的酒多是不醉人的,但众位官员们喝了后皆众口一辞地托醉告辞了。

19、众口一辞?裴桓公虽然感觉事有蹊跷?但无论如何评估?两者个筹码间的差距都是无法弥补的?略加思考了后点头答案了。

20、对伏羲始作八卦,从先秦的《易》经、汉朝的纬书,直至清代的解经著作,历代学者都是众口一辞,认为是无可置疑的。