拼音kòu zéi
注音ㄎㄡˋ ㄗㄟˊ
繁体寇賊
⒈ 亦作“寇贼”。
⒉ 盗匪;敌寇。
⒈ 亦作“宼贼”。盗匪;敌寇。
引《书·舜典》:“帝曰:‘ 皋陶 !蛮夷猾 夏,寇贼姦宄。’”
《后汉书·刘盆子传》:“时 青 徐 大飢,寇贼蜂起,众盗以 崇 勇猛,皆附之,一岁间至万餘人。”
唐 韩愈 《论淮西事宜状》:“既是土人护惜乡里,比来未有处分,犹愿自备衣粮,共相保聚,以备寇贼。”
明 唐顺之 《廷试策》:“故以之知人,则其知如神者也:以之安民,则其仁如天者也;以之除盗贼,则如 舜 之玄德在上而寇贼姦宄者自消也。”
许地山 《女国士》:“如今边疆这么吃紧,寇贼这样猖狂,做子民当以身许国,扫除夷虏才是正理。”
1、当时寇贼纵横,道路梗塞,刘表单马入城,请南郡名士蒯良、蒯越商量如何铲除荆州贼寇。
2、应何等束身自爱,仰酬厚恩!乃比匪为奸,行同寇贼。
3、常言道,政如冰霜,奸宄消亡;威如雷霆,寇贼不生。不谷真的想当一个铁面首辅,惟其如此,不谷才能做到不负天下。熊召政
4、及正光之季,国步孔棘,丧乱不已,寇贼交侵,俾我生民,无所措手。
5、盖羊马城之名,本防寇贼逼逐人民入城,权暂安泊羊马而已,故皆不以为意,然捍御寇攘,为力甚薄。
6、五侯宗族宾客虐遍天下,民不堪命,起为寇贼。
7、当时寇贼纵横,道路梗塞,刘表单马入宜城,请南郡名士蒯良、蒯越出谋划策,引诱变民首领五十五人,一齐诛杀,吞并他们的民众。