suǒyǐn

索隐


拼音suǒ yǐn
注音ㄙㄨㄛˇ 一ㄣˇ

繁体索隱

索隐

词语解释

索隐[ suǒ yǐn ]

⒈  探求隐微奥秘的道理。

⒉  对古籍的注释考证。

引证解释

⒈  探求隐微奥秘的道理。

《易·繫辞上》:“探賾索隐,钩深致远,以定天下之吉凶,成天下之亹亹者,莫大乎蓍龟。”
孔颖达 疏:“索谓求索,隐谓隐藏。”
唐 萧祜 《游石堂观》诗:“沉生 为政哀惸嫠,又能索隐探灵奇。”
宋 范仲淹 《乾为金赋》:“索隐而神道可极,取象而物形何遁。”
明 谢肇淛 《五杂俎·人部四》:“其上焉者,行本好奇,知足索隐。”

⒉  对古籍的注释考证。

唐 司马贞 《<史记索隐>序》:“今止探求异闻,採摭典故,解其所未解,申其所未申者,释文演注,又为述赞,凡三十卷,号曰《史记索隐》。”
郭沫若 《文艺论集·古书今译的问题》:“整理 中国 的古书,如考证真伪,作有系统的研究,加新式标点,作群书索隐,都是必要的事。”

国语辞典

索隐[ suǒ yǐn ]

⒈  阐发隐微的事理。

《易经·系辞上》:「探赜索隐,钩深致远,以定天下之吉凶,成天下之亹亹者,莫大乎蓍龟。」

分字解释


※ "索隐"的意思解释、索隐是什么意思由范文之家汉语词典查词提供。

造句


1、夫推历生律,制器规圆矩方,权重衡平,准绳嘉量,探赜索隐,钩深致远,莫不用焉。

2、水流的源头不同,其流向也就各异。比喻学派、学说自成系统,各不相干。宋?吴自牧?梦粱录?卷十二?浙江:『源殊派异,无所适从,索隐探微,宜伸确论。』

3、莫大乎富贵;备物致用,立成器以为天下利,莫大乎圣人探赜索隐,钩深致远,以定天下之吉凶,成天下之亹亹者,莫大乎蓍龟。

4、以丹青刺绘于手臂作为装饰。史记?卷四十三?赵世家:『夫翦发文身,错臂左衽,瓯越之民也。』司马贞?索隐:『错臂亦文身,谓以丹青错画其臂。』

5、时至今日,已到耄耋之年的李铎先生,始终保持“探幽索隐,继日以追”的精神状态,坚持用笔抒写自己的赤子情怀。

6、作者虽然竭尽全力钩沉索隐,但很多地方还是不得不以推测来弥补资料的不足。

7、“拟真”是索隐红学、探佚红学和历史文学相同的美学追求。

8、以探求文化发生问题为写作动机,抓住工具的产生即文化的介入作为这一问题的契点沿波讨源,探赜索隐

9、是故探赜索隐,钩深致远,莫不用焉。

10、历史研究并非只为索隐钩沉,主要在于关照现实。

11、然刻意研精,探微索隐,或识契真要,则目牛无全,故动则有成,犹鬼神幽赞,而命世奇杰,时时间出焉。

12、作者不仅淋漓尽致地描绘了他们的日常生活和乖张行为,同时探幽索隐地敞开了他们混乱、迷茫、叛逆的情感精神世界。

13、第四节课,自习,袁野继续对自己的能力探赜索隐,乐此不疲。

14、有机器以代人工,有铁路以资转运,故能钩深索隐,兴美利于无穷。

15、索隐行怪,后世有述焉,吾不为之矣。

16、是故 探赜索隐 ,钩深致远,莫不用焉。

17、这些资料对遗失文化的探赜索隐是非常有价值的.

18、其探赜索隐,穷神知化,虽眭孟,京房,无以过也。

19、悟真直指是其篇探幽索隐,钩深致远,远取物,近取身,比象多端。

20、文章以清代女子服饰装饰工艺为研究对象,通过研读分析其中有关“清代女子服饰装饰工艺”的文献,钩沉索隐,整理出清代女子服饰上装饰工艺运用的形式类型;