拼音yǎng jì
注音一ㄤˇ ㄐ一ˋ
繁体養濟
⒈ 供养周济。
⒈ 供养周济。
引《三国志·吴志·骆统传》“父 俊” 裴松之 注引 三国 吴 谢承 《后汉书》:“养济百姓,灾害不生,岁获丰稔。”
元 无名氏 《刘弘嫁碑》第四折:“想当日他子母孤寒,蒙恩人收留养济。”
《红楼梦》第八五回:“你们找着那家子,许他发送银子,再给他些养济银子。”
⒈ 调养病体。
例如:「她已辞去工作,打算长时间待在乡下养济。」
⒉ 奉养。
例如:「养济父母」。
⒊ 救济。
引宋·钱公辅〈义田记〉:「方贵显时,置负郭常稔之田千亩,号曰义田,以养济群族之人。」
例如:「在富裕的社会中,仍有不少低收入者,需要靠社会救助制度的养济。」
1、大明的养济院是从洪武七年开始开设的,鳏寡孤独贫病无依者,乃至工匠、军人及其它老弱残者,都是收养对象,院中还有医官负责诊病。
2、65) 宋代继承了政府对慈善事业的供给和管理职责,尤其是南宋,还发展了福田院、居养院、安济坊、养济院、惠民药局等新的慈善机构。
3、宋代继承了政府对慈善事业的供给和管理职责,尤其是南宋,还发展了福田院、居养院、安济坊、养济院、惠民药局等新的慈善机构。