秉笔

词语解释
秉笔[ bǐng bǐ ]
⒈ 执笔。
英do the actual writing;
引证解释
⒈ 执笔。
引《国语·晋语九》:“臣以秉笔事君。”
南朝 梁 刘勰 《文心雕龙·史传》:“秉笔荷担,莫此之劳。”
唐 韩愈 《送文畅师北游》诗:“荐绅秉笔徒,声誉耀前阀。”
宋 宋敏求 《春明退朝录》卷下:“秉笔之臣,得以纪録焉。”
清 袁枚 《随园诗话》卷七:“此外,皆不知何人秉笔。”
国语辞典
秉笔[ bǐng bǐ ]
⒈ 执笔为文。
引《文选·颜延年·皇太子释奠会作诗》:「侍言称辞,惇史秉笔。」
分字解释
※ "秉笔"的意思解释、秉笔是什么意思由范文之家汉语词典查词提供。
造句
1、方谦看向秉笔直书,后者摇了摇头。
2、班固不仅是我国古代著名的史学家,也是著名的编辑学家,从他编著的图书中可以分析出他的编辑思想,即宣传儒家思想、关注民生、秉笔直书、既继承又创新。
3、,史官在史书上秉笔直书“赵盾弑其君”。
4、《史通》中,刘知几史学思想突出的方面,一是史法上“秉笔直书”的精神;
5、尽管他有着难言的隐痛,但他仍秉笔直书,实事求是地记录着史实,终著成不朽名作。
6、历史上的史家都怕得罪当朝,事一关联当世,所谓秉笔直书更难做到。
7、我是一个很严谨的人,写作上秉笔直书,毫不夸大其词。
8、没过多久,他靠自己的花言巧语讨得魏朝的欢心,在他22岁时就已经由一名普通的杂役太监转到司礼监秉笔太监、掌管东厂的孙暹手下,负责管理库房。
9、史家对“书法不隐”、“秉笔直书”的执着追求和与之相对应的史家自身素养的规范,都显示出中国传统史学中蕴含的丰富的史学认识论思想。
10、联系到日本《新历史教科书》的出笼,重温中华书局不忘国耻、秉笔直书的精神,对今天的我们仍具有重要的启示。
11、1620年,他被任为司礼秉笔太监并兼管东厂。
12、董狐秉笔直书的事迹,实开我国史学直笔传统的先河。
13、章具豪放不羁之才,行文如天马行空,恣意驰骋,连下联中重用两“心”字亦未加注意,可能是秉笔愤书,一挥而就所致。
14、皇帝口述的命令也是由司礼监的秉笔太监由朱笔记录,再由内阁撰拟诏谕颁发。
15、他日清朝应秉笔,党人碑后勒遗文’。
16、首页点击量最多的帖子果不其然是秉笔直书的,方谦点开最新的“【推测】阵营的出现及后续发展”。
17、方谦和秉笔直书统一战线地认为,把技能喊出来根本就是个羞耻play,偶尔得瑟得瑟就行了,用不着次次都来。
18、这篇文章的视角独特,秉笔直抒,入木三分,一气呵成.
19、辛有的后裔,世袭晋国太史之职,至春秋时,有史官董狐,他不畏*贵,秉笔直书,被誉为“良史”。
20、所以必须以事实为准,秉笔直书,据实而录,而不能以个人好恶隐匿真相,否则就是对后人的欺骗,从而也就失去了它本身的价值和意义。
相关词语
- bǐng máo秉旄
- bǐng gēng秉耕
- jiān bǐng坚秉
- sù bǐng夙秉
- bǐng zhóu chí jūn秉轴持钧
- bǐng guī秉珪
- bǐng fú秉拂
- zhào bǐng jūn赵秉钧
- bǐng gōng wú sī秉公无私
- yí xùn kě bǐng遗训可秉
- tè bǐng特秉
- bǐng zhú yè tán秉烛夜谈
- bǐng yuè秉钺
- bǐng jūn zhóu秉钧轴
- bǐng cāo秉操
- bǐng zhì秉质
- bǐng lì秉利
- bǐng bǐ tài jiàn秉笔太监
- pī bǐng披秉
- bǐng róng秉戎
- rú bǐ茹笔
- bǐ qì笔气
- bǐ lùn笔论
- zhàn bǐ战笔
- zhú bǐ竹笔
- bǐ míng笔名
- bǐ huà笔划
- bǐ jì笔偈
- bǐ jiān笔尖
- bǐ jì笔记
- gāng bǐ钢笔
- dòng bǐ动笔
- bǐ mó笔摩
- bǐ zhí笔直
- zhuǎn bǐ转笔
- bǐ kuài笔快
- gāng bǐ bǐ jiān钢笔笔尖
- bǐ qū笔区
- bǐ qíng笔情
- bǐ jù笔据