拼音gōng lì
注音ㄍㄨㄥ ㄌ一ˋ
⒈ 官方征用的役夫。
⒉ 共同的力量。
⒈ 官方征用的役夫。
引《宋书·王僧达传》:“﹝ 僧达 ﹞立宅於 吴,多役公力。”
⒉ 共同的力量。
引康有为 《大同书》乙部第三章:“公议政府有预算之貲,当由各国公力供给,各国当依岁定之数拨给之。”
1、第五点从对驰名商标的公力保护与私力保护两个方面提出了保护驰名商标的具体建议。
2、早期的私力救济通常以同态复仇、报复的表现形式出现,为国家诞生后以公力救济限制甚至取代私力救济埋下了伏笔。
3、自助行为作为民事权利私力救济的方式之一,为近现代各国民法所确认,其功能在于弥补公力救济之不足。
4、在救济体系中,私力救济与公力救济各有优劣,它们相互依存、互为补充。
5、民事权利私力救济制度是民事权利救济体系中一项重要的制度,与民事权利公力救济相对应。
6、现代私力救济作为公力救济之补充,有请求、自卫、自助行为三种法定形态,是人类社会制度变迁优胜劣汰的产物。
7、私力救济、公力救济和自力救济,是自我救济权利的三种外在表现形式。
8、从权利救济的视角言,侠的历史在场与公力救济自身的缺陷是紧密相连的。
9、法院强制拍卖行为是一种国家司法行为,具有“公力救济”的性质。
10、对侵犯法益的行为有私力救济、公力救济两种救济方式。
11、文章主要从规范私力救济和健全公力救济这两个方面探讨新疆外来农民工权利救济机制的构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