táng

堂司


拼音táng sī
注音ㄊㄤˊ ㄙ

堂司

词语解释

堂司[ táng sī ]

⒈  明·清时中央各行政官署的泛称。亦指各署的长官。佛寺中知事僧及其居所之称。因知事司僧堂庶务,故称。

引证解释

⒈  明 清 时中央各行政官署的泛称。亦指各署的长官。

明 刘若愚 《酌中志·累臣自叙略节》:“凡屡次奏驳之旨,亦不曾詰责堂司。”
清 陈康祺 《郎潜纪闻》卷一:“自 咸丰 季年,中西重立和约,朝廷创设总理衙门,堂司各官,如军机处例。”
梁启超 《变法通议·学校总论》:“中学不兴,寧能尽各部之堂司,各省之长属,而概用洋员以承其乏也?”

⒉  佛寺中知事僧及其居所之称。因知事司僧堂庶务,故称。

分字解释


※ "堂司"的意思解释、堂司是什么意思由范文之家汉语词典查词提供。

近音词、同音词


词语组词

造句


1、庞大无比、部门众多的太监机构共有十二监四司八局,什么司礼监、御用监、御马监、惜薪司、兵仗局、银作局、混堂司

2、凡有事欲行者,先令报嵩,预为布置,连络蟠结,深根固蒂,各部堂司大半皆其羽翼。

3、混堂司,位于整座紫禁城的后方,隐没与御花园中,乃是宫中沐浴之地。

4、内官监搭设灵堂、布置宫闱,混堂司为弘治帝洁身净衣,巾帽局、针工局、内织染局为王侯公卿、各堂各部的官员准备着丧服。