政绩

词语解释
政绩[ zhèng jì ]
⒈ 指施政的成绩。
例政绩斐然。
英achievements in one’s official career;
引证解释
⒈ 见“政绩”。亦作“政勣”。指官吏在执政时办事的成绩。
引《后汉书·虞延传》:“八年,代 范迁 为司徒。歷位二府,十餘年无异政绩。”
《陈书·王勱传》:“及 萧勃 平后,又以 勱 旧在 岭表,早有政勣,乃授使持节…… 广州 刺史。”
元 石德玉 《曲江池》楔子:“几年政绩远相闻,採得民謡报使君。”
孙犁 《秀露集·关于纪昀的通信》:“至于他为官的政绩,只能说是平平。”
国语辞典
政绩[ zhèng jī ]
⒈ 官吏治理政务的绩效。
引《晋书·卷三·武帝纪》:「以京兆太守刘霄、阳平太守梁柳有政绩,各赐谷千斛。」
《老残游记·第六回》:「因天时尚早,复到街上访问本府政绩,竟是一口同声说好。」
近治绩
分字解释
※ "政绩"的意思解释、政绩是什么意思由范文之家汉语词典查词提供。
造句
1、利国利民的青苗法,他们执行起来,就不管百姓愿意不愿意,硬性摊派,强造政绩工程;摊派后,又加息,严酷追债。
2、这首先是对从政者的要求,鸵鸟心态、争功诿过、瞒报漏报,都体现了不健康的政绩观和问题观。
3、如果要说,他有政绩,那就是他战沙灾,带领群众植下的满岛木麻黄,摆脱贫困。
4、唐宰相卢怀慎,为官清廉出名,政绩却平平,因有“伴食宰相”绰号。
5、如果想避免“重复昨天的故事”,那么,最应该率先“软着陆”的是干部政绩考核指标。
6、2005年,***提到,“政绩之本,在于为民”,“民为邦本,本固邦宁”。
7、这比起现今习惯于庸政扰民,大搞政绩工程、形象工程甚至虚假政绩的某些地方官员实在有霄壤之别。
8、经过一番鞭辟入里的揣摩,他成熟而老练地想到,这个马建功是在制造政绩、镜头,为自己的仕途升迁大搞誉论宣传。
9、回溯奥巴马百日维新政绩,外交应是最大亮点,经济等内政事务仍须接受考验。
10、提起戴了16年的“小康县”帽子,大同县很多人觉得是当时的领导为了政绩“瞎胡闹”。
11、悫实有材干,不存华饰,每所莅官,政绩修理。
12、天南郡节度使,张慨陈,公忠体国,战绩彪炳,政绩斐然,特封为镇南候,节度天南郡一切军政事务。
13、莲舫目前的政绩只有在事业甄审作业上受到肯定,其它还得在财政、金融、外交等政治核心领域做出一番成绩才行。
14、他平生整治吏治、注重生产、巩固国防、举贤任能、为民请命,颇有政绩,是中国历史上的名臣,杰出的清官代表。
15、邱镜淳在地方上大打政绩牌,但他也说,每天大唱“免签”、ECFA,大家都知道政绩很好,但是缺乏热度,“选民已经弹性疲乏了”。
16、凭“走路工”事件,险胜对手黄俊英三千票的陈菊,政绩可谓乏善足陈。
17、史书没有记录下她的片言只字,也没有告诉我们她曾有过什么伟大的政绩。
18、他一生忠清亮直,勤政爱民,举贤荐能,政绩卓著,对朝政影响颇深。
19、其次,官员的政绩大小,升迁荣辱,主动权更多掌握在上级组织的手里。
20、所以才会出现一些官员整天忙于出政绩、抢帽子、占位置,更有个别人还不忘顺手搂票子。
相关词语
- zhèng wěi政委
- bù zhèng布政
- bào zhèng报政
- fù zhèng妇政
- mín zhèng民政
- bāng zhèng邦政
- bǐng zhèng秉政
- zhèng cè政策
- chén zhèng陈政
- rén zhèng仁政
- zhèng luàn政乱
- chéng zhèng呈政
- lián zhèng廉政
- èr zhèng贰政
- fǎn zhèng反政
- fù zhèng复政
- zhèng fǔ政府
- fǔ zhèng斧政
- wéi zhèng为政
- bā zhèng八政
- bì jì襞绩
- cán jì蚕绩
- yě jì野绩
- zhì jì治绩
- yí jì遗绩
- dǐ jì厎绩
- gū jì孤绩
- dēng jì登绩
- jì yáng绩阳
- míng jì名绩
- xún jì循绩
- kè jì课绩
- shù jì庶绩
- zhàn jì战绩
- lǐ jì理绩
- yōng jì庸绩
- jì xué zhī shì绩学之士
- jiù jì旧绩
- yè jì业绩
- gān jì干绩