zhì

志异


拼音zhì yì
注音ㄓˋ 一ˋ

繁体誌異

志异

词语解释

志异[ zhì yì ]

⒈  记载奇异之事。

引证解释

⒈  记载奇异之事。

清 纪昀 《阅微草堂笔记·槐西杂志三》:“周书昌 曰:‘是真狐女,何伪之云?吾恐誌异诸书所载,始遇仙姬,久而捨去者,其中或不无此类也乎!’”

分字解释


※ "志异"的意思解释、志异是什么意思由范文之家汉语词典查词提供。

造句


1、“猫论”的版权并不完全属于邓*平,清代文学家蒲松龄在《聊斋志异》中就写过“黄狸黑狸,得鼠者雄”,据说此语出于唐代李荃的《黄帝阴符经》。

2、第二章重点研究《聊斋志异》从文字到影象的转换。

3、《聊斋志异》中有70余篇涉及到了商人和商业活动,这与蒲松龄个人的特殊境遇相关。

4、《聊斋志异》中,已经出现了儒商的形象,这是文言小说的重大收获。

5、第二章,王士禛对《聊斋志异》的接受。

6、除具有深刻的社会意义以及鲜明,生动的艺术形象之外,生动,准确的语言,善于用典是《聊斋志异》的另两大特色。

7、冯梦龙的《东周列国志》、《今古奇观》,朱子的《朱文公文集》、蒲松龄的《聊斋志异》,洪升的《长生殿》、孔尚任的《桃花扇》等等。

8、第一部分主要论述了《聊斋志异》选择与“本事”相通的题材模式的原因。

9、《聊斋志异》中的叙事意象包括植物意象、动物意象、人文意象等。

10、本文选择了《聊斋志异》与道教文化的核心——道教神仙信仰这一视角作了阐述。

11、可以说他的情感生活、不同年龄阶段的创作心态都寄托在了《聊斋志异》当中。

12、影片根据中国古典名著《聊斋志异》改编。

13、本文从叙事学的角度论述“异史氏曰”,认为“异史氏曰”是《聊斋志异》中的干预叙述者。

14、男子:有一个聊斋志异趣越来越增量必须是一个外国人.

15、第二部分,从佛教文化的宏观视野对《聊斋志异》中与佛教文化有关的作品进行重新统计和分类。

16、九尾狐中最着名的妲己形象,就是在那时出现的(《封神演义》),而《聊斋志异》、《阅微草堂笔记》中,狐仙、狐妖的故事更是举不胜举。

17、假设他想开了把精力都用在《聊斋志异》上,会不会更能体现蒲老先生的才气和思想呢? !

18、在研究《聊斋志异》叙事模式的过程中,叙事意象应该引起应有的重视。

19、小说“典尽世态,笔参造化”,但迫于当时的社会现实,作者最终只能将“孤愤难平,托之于梦”,可与蒲松龄的《聊斋志异》相媲美,历史文化价值十分珍贵。

20、阴阳变易、角色越界以及表现场的转变和突破,是聊斋故事生成的深层原因,这些因素合力催生了《聊斋志异》,使它具有道德救赎和文化复苏的意义。