拼音gè dé qí yí
注音ㄍㄜˋ ㄉㄜˊ ㄑ一ˊ 一ˊ
成语解释
各得其宜
词性成语
⒈ 谓人或事物都得到适当的安置。
⒈ 谓人或事物都得到适当的安置。
引《荀子·正论》:“圣王在上,图德而定次,量能而授官,皆使民载其事而各得其宜。”
唐 封演 《封氏闻见记·漳渎》:“请以 漳水 为一瀆,并前为五。以 淮水 配西岳, 漳水 配北岳, 济水 配中岳,庶随正方,各得其宜,阴阳克和,风雨时若。”
⒈ 人或事物都得到适当的安置。
引《汉书·卷五六·董仲舒传》:「万民皆安仁乐谊,各得其宜,动作应礼,从容中道。」
唐·陈子昂〈为义兴公求拜扫表〉:「仁养群生,孝理天下;万物咸遂,各得其宜。」
1、容作圣,圣者,设也,王者心宽大无不容,则圣能施设,事各得其宜也。
2、相传在远古时期,先圣伏羲仰首观望日月星辰天象的变化,低头察看山川泽壑的形态,并时常注意乌兽动物的皮毛文彩,以及千姿百态而又各得其宜的自然奥秘。
3、’‘故先王案为之制礼义以分之,使贵贱之等、长幼之差、知贤愚能不能之分,皆使人载其事而各得其宜。
4、是以得舜禹稷契咎繇,而众圣辅德,贤能使职,教化大行,天下为治,万民皆安,仁义各得其宜,动作应礼,从容中道。
5、慈悲为草木根本,人和乃花朵果实。慈悲无疆,人和无界,要培养慈悲之本,应始终以人和为念,并以此作为生意成功的根本。有公有私,各得其宜,方为人生上上之策。