fāngwài

方外


拼音fāng wài
注音ㄈㄤ ㄨㄞˋ

方外

词语解释

方外[ fāng wài ]

⒈  世俗之外,旧时指神仙居住的地方。

彼游方之外者也。——《庄子·大宗师》

Buddhist,Taoist monks;

⒉  边远所在,异域。

territory beyond China;

引证解释

⒈  区域、范围之外。方位之外。

《管子·幼官》:“和好不基,贵贱无司,事变日至,此居於图东方方外。”

⒉  域外;边远地区。

《史记·三王世家》:“远方殊俗,重译而朝,泽及方外。”
《魏书·程骏传》:“今天下虽謐,方外犹虞。”

⒊  京畿之外。

南朝 梁 陆倕 《石阙铭》:“布教都畿,班政方外。”
宋 魏泰 《东轩笔录》卷八:“明肃太后 临朝,一日问宰相曰:‘ 福州 陈絳,贜污狼藉,卿等闻否?’ 王沂公 对曰:‘亦颇闻之。’太后曰:‘既闻而不劾,何也?’ 沂公 曰:‘方外之事,须本路监司发擿。’”

⒋  世俗礼法之外。

《文子·精诚》:“老子 曰:‘若夫圣人之游也,即动乎至虚,游心乎太无,驰于方外……不拘于世,不繫于俗。’”
三国 魏 曹植 《七启》:“俯倚金较,仰抚翠盖。雍容暇豫,娱志方外。”
南朝 宋 刘义庆 《世说新语·任诞》:“阮(阮籍 )方外之人,故不崇礼制;我辈俗中人,故以仪轨自居。”
宋 陆游 《白发》诗:“平昔乐方外,固与功名疏。”

⒌  世外。指仙境或僧道的生活环境。

《楚辞·远游》:“览方外之荒忽兮,沛罔象而自浮。”
《淮南子·俶真训》:“﹝真人﹞骑蜚廉而从敦圄,驰於方外,休乎宇内。”
唐 权德舆 《卧病喜惠上人李炼师茅处士见访》诗:“方外三贤人,惠然来相亲。”
明 陈汝元 《金莲记·湖赏》:“妾身拟入空门,顿把红妆净洗……敢进斝于舟中,愿缔盟于方外。”

⒍  指方外之人。

宋 钱易 《南部新书》乙:“顾况 志尚疎逸,近于方外。”
清 黄钧宰 《金壶浪墨·南巡盛典》:“学士文人、布衣方外之属,进书献画,望泽希荣。”

⒎  使身外事物合乎规范。

《易·坤》:“君子敬以直内,义以方外。”
孔颖达 疏:“‘义以方外’者,用此义事以方正外物。”
明 王守仁 《传习录》卷上:“名虽不同,功夫只是一事,就如《易》言:‘敬以直内,义以方外。’”

国语辞典

方外[ fāng wài ]

⒈  世外。今指僧道等。

《淮南子·俶真》:「驰于方外,休乎宇内。」
唐·韩翃〈同题仙游观〉诗:「何用别寻方外去,人间亦自有丹丘。」

⒉  异域。

《诗经·商颂·长发》:「方外大国是疆,幅陨既长。」
《汉书·卷六五·东方朔传》:「时方外事胡越,内兴制度,国家多事,自公孙弘以下至司马迁皆奉使方外。」

分字解释


※ "方外"的意思解释、方外是什么意思由范文之家汉语词典查词提供。

造句


1、在唐时,不论百姓官员或是方外之士,无不以在长安定居为荣。

2、那些曾经流过他的笔端,寄托着他的相思的情涛......以为已是方外之人,不过是平静地将这些再念一遍,却无端勾起了回忆。赤焰冷

3、宣体履至实,直内方外,历在三朝,公亮正色,有讬孤寄命之节,可谓柱石臣也。

4、宣体履至实,直内方外,历在三朝,公亮正色,有托孤寄命之节,可谓柱石臣也。

5、外洗组以外洗通络方外洗,西药组采用腺苷钴胺肌注。

6、身為方外之士,帝王詔令完全可以置之不理,不過張宇初卻沒有絲毫的猶豫,不為自己與成祖之間的交情,不為大明王朝的運勢,只為天下蒼生。

7、我是方外之人吗?所谓当局者迷,旁观者清。

8、职场经验来获取,听人说话是前提,适时展示你自己,吸引别人注意力,与人交往莫亲密,友情才有持久力,学会忍让多礼仪,内方外圆是哲理,祝职场得意!

9、青山一水尽,方外是浮云。大风刮过

10、贫僧虽是方外之人,却非迂腐之辈。

11、张宇初身份是多重的,用道家的眼光来看,他是方外之士,可他又是朝堂一品,天师道以武入道,也可以说是江湖中人。

12、作为一个方外之人,庄子有非常人所拥有的智慧与胆略,他的美学趣味当然也与众不同。

13、既像读书之人,又似方外之士,看上去约莫二十来岁年纪。

14、来到大荒的陆少卿,竟成为了一名神朝安插在方外第一魔宗的细作。

15、那几位女弟子听完心想自己都是黄花闺女,师姐还是方外之人。

16、韩成责问那位方外之士,又责令他再次施了一次堪称完美的蛊术。

17、这些叶倾禾不知道,身为方外之人,无关紧要。

18、间阻远,保据庸蜀,遂使西隅殊封,方外壅隔。

19、然后我觉得自己成了个方外之人,正坐在这方外之地。

20、练气求道是专业的说法,大道之中,练气求道之人统称为玄者,或者叫玄士,俗家又称他们叫‘方士’,意为方外之士。