shìzhì

事制


拼音shì zhì
注音ㄕˋ ㄓˋ

事制

词语解释

事制[ shì zhì ]

⒈  谓政事的制度、法度。

引证解释

⒈  谓政事的制度、法度。

汉 贾谊 《新书·亲疏危乱》:“陛下有所不为矣,臣将不敢不毕陈事制。”

分字解释


※ "事制"的意思解释、事制是什么意思由范文之家汉语词典查词提供。

造句


1、不要机械地搬用别人的经验,应该因事制宜,根据自己的特点制定切实可行的计划。

2、至于耗羡归公,官绅一体当差纳粮,臣以为应该因地制宜,因事制宜,因人制宜,不可千篇一律。

3、我们做任何事都要因地制宜,因时制宜,因事制宜,因人制宜。

4、要在敌人没有防备的地方发起攻击,在敌人意想不到的时候采取行动,所有这些,都需要指挥者因时因事制宜,是无从事先做出规定的。

5、天地随气而变化,充盈之气有损益之变通,此为合道之理。以法令控制事理之端正,此为行事之理。以礼教化而因事制宜,此为合义之理。知人之情而知关键与机变,此为合情之理。

6、作为一个领导,应该因事制宜,根据实际情况决定办事的方式方法。

7、经验和政策相结合,因事制宜的建议更重要。

8、技术路线要体现结果可靠、因事制宜、以简代繁的原则。

9、天地随气而变化,充盈之气有损益之变通,此为合道之理。以法令控制事理之端正,此为行事之理。以礼教化而因事制宜,此为合义之理。知人之情而知关键与机变(造 句网),此为合情之理。

10、我们应该执行计划同因事制宜的原则相结合的政策.

11、我们应该执行计划同因事制宜的原则相结合的政策。

12、去兴旺鄂温克族乡中心学校的路上,智晟叔叔给自勤和彤前往贵阳市第十六中学的小面包车上,娉莹大哥哥给周彩和芳漪介绍了“因事制宜”的历史典故

13、徐泗戍卒擅自回归,势必造反叛乱,虽然没有皇上的敕令对他们进行诛讨,藩镇大臣应当因事制宜。