瞻视

词语解释
瞻视[ zhān shì ]
⒈ 观瞻。指外观。《论语·尧曰》:“君子正其衣冠,尊其瞻视,俨然人望而畏之。”一说下视。见朱熹《论语集注》。
⒉ 观看;顾盼。
引证解释
⒈ 观瞻。指外观。
引《论语·尧曰》:“君子正其衣冠,尊其瞻视,儼然人望而畏之。”
一说下视。见 朱熹 《论语集注》。 汉 徐干 《中论·法象》:“若夫堕其威仪,恍其瞻视,忽其辞令,而望民之则我者,未之有也。”
明 李东阳 《送毕验封充谁府册封副使诗》序:“夫所贵乎使者,必其威仪足以耸瞻视,辞令足以宣德意。”
清 梅曾亮 《谒墓记》:“及謁墓之子孙,又必广置墓之左右山,或延袤数十里,以植树木,耸瞻视。”
⒉ 观看;顾盼。
引《东观汉记·东平宪王苍传》:“今以 光烈皇后 假髻帛巾各一、衣一篋遗王,可时瞻视,以慰《凯风》寒泉之思。”
《南史·后妃传下·陈后主张贵妃》:“( 张丽华 )每瞻视眄睞,光彩溢目,照映左右。”
唐 韩愈 《论捕贼行赏表》:“闻初载钱置市之日,市中观者日数万人,巡绕瞻视,咨嗟叹息,既去復来,以至日暮。”
明 张居正 《直解女诫·专心》:“目之瞻视,贵於端正。”
郭沫若 《洪波曲》第十一章五:“蒋 的视线向众人瞻视了一巡,接着连连说:‘该怎样宣传啦?唵,该怎样宣传?’”
分字解释
※ "瞻视"的意思解释、瞻视是什么意思由范文之家汉语词典查词提供。
造句
1、常人教小童亦可取益。绊已不出入,一益也。授人数次,己亦了此文义,二益也。对之必正衣冠、尊瞻视,三益也。尝以因己以坏人之材为之忧,则不敢堕,四益也。
2、正其衣冠,尊其瞻视,俨然人望而畏之,威而不猛也。
3、愿在衣而为领,承华首之余芳;悲罗襟之宵离,怨秋夜之未央!愿在裳而为带,束窈窕之纤身;嗟温凉之异气,或脱故而服新!愿在发而为泽,刷玄鬓于颓肩;悲佳人之屡沐,从白水而枯煎!愿在眉而为黛,随瞻视以闲扬。陶渊明
4、吴人再仔细望去,却见旗下一名小将大耳垂,高鼻梁,脸色富有光泽,一双眼睛炯炯有神,瞻视顾盼,尊严若神,吴人认得来人不是别人,正是吴襄的大公子吴三桂。
5、正其衣冠,尊其瞻视,俨然人望而畏之, 威而不猛 也。
6、君子正其衣冠,尊其瞻视,俨然人望而畏之,斯不亦威而不猛乎?
7、“兹山何秀拔,百里引瞻视”,“一朵碧莲三万丈,数来花片八千层”。
8、贵妃发长七尺,其光可鉴,性敏慧,有神彩,进止详华,每瞻视眄睐,光采溢目,照映左右。
9、其有患疮痘、下痢,臭秽不可瞻视,人所恶见者,但发惭愧凄怜忧恤之意,不得起一念蒂芥之心,是吾之志也。
10、假如遇到患有疮痍、下痢、臭秽不可瞻视或人所恶见的病人,但发惭愧凄怜忧恤之意,不得起一念蒂芥之心。
11、奇怪的很,怎么已经小殓了?照例后妃出了事,总要传戚属入内瞻视了才小殓,历朝都是这个办法。
相关词语
- zhān xì瞻系
- zhān zhǔn瞻准
- shì zhān视瞻
- zhān miǎn瞻眄
- píng zhān平瞻
- xiá zhān遐瞻
- zhān jiàn瞻见
- zhān kuí瞻揆
- zhān duì瞻对
- zhān wén瞻闻
- zhān dǔ瞻覩
- gù zhān顾瞻
- kuàng zhān旷瞻
- zhān sòng瞻送
- zhān lǐ瞻礼
- zhān zhān瞻瞻
- zhān chí瞻驰
- zhān gù瞻顾
- zhān yíng瞻迎
- zhān wù瞻晤
- jiān shì监视
- zhù shì注视
- bēi shì卑视
- hū shì忽视
- diǎn shì典视
- shì xiàn视线
- shì yě视野
- shì diǎn视点
- dòng shì洞视
- jǐ shì给视
- duǎn shì短视
- gǎi shì改视
- huán shì环视
- gù shì顾视
- dǎ shì打视
- chēn shì瞋视
- tòu shì透视
- duān shì端视
- chá shì察视
- miǎo shì藐视