笔帖式

词语解释
笔帖式[ bǐ tiē shì ]
⒈ 官名。清代于各衙署设置的低级文官。掌理翻译满汉章奏文书。
引证解释
⒈ 官名。 清 代于各衙署设置的低级文官。掌理翻译 满 汉 章奏文书。
引清 昭槤 《啸亭杂录·阿司寇》:“觉罗 少司寇 阿永阿,以笔帖式起家,任刑部侍郎。”
清 纪昀 《阅微草堂笔记·如是我闻四》:“翰林院笔帖式 伊实,从征 伊犂 时,血战突围,身中七矛。”
清 陈康祺 《郎潜纪闻》卷五:“笔帖式为 满洲 进身之一途,今各衙门皆有额,设候补者又盈千累万,视为不足重轻矣。”
国语辞典
笔帖式[ bǐ tiě shì ]
⒈ 职官名。译自满洲语。其初为文职的赐名。康熙时,各部院衙门皆置笔帖式,有繙译、缮本、贴写等名目,掌翻译满汉章奏文籍等事。有七品、八品、九品之分。
分字解释
※ "笔帖式"的意思解释、笔帖式是什么意思由范文之家汉语词典查词提供。
造句
1、其中,欣庐、笔帖式街老宅院、崇德里民居3处为民居建筑,原四川大学女生院、四川大学志德堂、华西协合大学中国文化研究所旧址3处为教育建筑。
2、1896年6月6日,荣禄带领兵部员外郎裕厚、兵部候补主事陈夔龙、步兵统领衙门学习笔帖式廷夔前往天津。
3、不久的将来,大慈寺片区的老建筑欣庐、广东会馆、笔帖式老宅,也将变身为成都新的文化时尚地标。
4、掌礼司,设郎中、员外郎、主事、赞礼郎、司俎官、司祝、司香、司碓、笔帖式、书吏、掌内廷礼乐及考核太监品极。
5、他的弟弟和珅从一个笔帖式,升到湖广道御史,破格为内阁学士兼礼部侍郎衔,一路高升,最后升到四川总督。
6、首先映入眼帘的是一扇木质大门和拥有上百年历史的笔帖式街老宅院,这座竹框架结构的主体建筑,而“笔帖式”则源自清代为皇帝抄写文书的官名。
7、世袭的总兵识字的都不多,横脸校尉也怀疑他说的是谎话,叫他念之前笔帖式录写的应募军伍的人员名单。
相关词语
- bǐ jiān笔尖
- bǐ jiàn笔谏
- gāng bǐ bǐ jiān钢笔笔尖
- bǐ lù笔路
- zhí bǐ直笔
- bǐ jī笔机
- bǐ lùn笔论
- bǐ huò笔祸
- bǐ huì笔会
- bǐ lú笔芦
- bǐ qiāng笔枪
- bǐ shé笔舌
- bǐ bǐ zhí zhí笔笔直直
- ěr bǐ珥笔
- bǐ lù笔録
- bǐ tǐng笔挺
- bǐ kuài笔快
- qiān bǐ铅笔
- fěn bǐ粉笔
- bǐ náng笔囊
- fǔ tiè府帖
- bǔ tiē补帖
- qiāng tiē羌帖
- bǎng tiē榜帖
- jiào tiè教帖
- fù tiè覆帖
- chū tiē出帖
- cǎo tiē草帖
- guān tiè官帖
- jiǎ tiè甲帖
- shuì tiē税帖
- míng tiě名帖
- tiě zǐ帖子
- pò tiē破帖
- chūn tiě春帖
- fǎ tiè法帖
- gù tiè故帖
- quán tiē全帖
- cóng tiē丛帖
- qì tiē契帖
- gōng shì公式
- pò shì破式
- fāng shì方式
- biān shì边式
- jiǎn shì捡式
- qiào shì俏式
- bù shì不式
- shì mù式目
- shì shì式式
- qián shì前式
- yàng shì样式
- lìng shì令式
- jiǔ shì酒式
- huā shì花式
- nán shì南式
- bǎn shì板式
- mǎng shì莽式
- hé shì合式
- fàng shì放式
- bǎ shì把式