拼音bì míng
注音ㄅ一ˋ ㄇ一ㄥˊ
⒈ 隐匿贤能和良善。
⒉ 遮掩眼光。
⒈ 隐匿贤能和良善。
引《国语·齐语》:“於子之乡,有居处好学,慈孝於父母;聪慧质仁,发闻於乡里者?有则以告。有而不以告,谓之蔽明。”
《鹖冠子·王鈇》:“善者不显,命曰蔽明;见恶而隐,命曰下比。”
⒉ 遮掩眼光。
引《孔子家语·入官》:“古者圣主冕而前旒,所以蔽明;紘紞充耳,所以掩聪也。”
1、某家并无恶意!小兄弟莫听信谣言,让自己蔽明塞聪!
2、他们已蔽明塞聪,难辨真伪只会固执已见。
3、西汉刘向在《说苑·臣术》中,把“私门成党,以富其家”者称为“贼臣”,把“朋党比周,以蔽明主”者称为“亡国之臣”。
4、苍震有位,黄离蔽明。江充祸结,戾据灾成。衔冤昔痛,赠典今荣。享灵有秩,奉乐以迎。--迎神曲。藤萍