拼音bǎo zòu
注音ㄅㄠˇ ㄗㄡˋ
⒈ 向朝廷推荐人并予担保。
⒈ 向朝廷推荐人并予担保。
引明 汤显祖 《牡丹亭·围释》:“杜宝 久已保奏 大宋 勅封夫人为讨金娘娘之职。伏惟妆次鉴纳。不宣。”
柳子戏《孙安动本》第一场:“不免上殿保奏,将 孙安 调进京来,加官晋爵。”
⒈ 保举推荐。
引《五代史平话·梁史·卷上》:「愿相公保奏,得个帅府的名份,也不枉了健儿每辛苦。」
《三国演义·第一三回》:「李乐、韩暹又连名保奏无徒、部曲、巫医、走卒二百余名,并为校尉、御史等官。」
1、光绪三十一年,江留办京畿冬防,协同守卫皇宫禁地,经直隶总督袁世凯保奏,以知府留于直隶委用。
2、王炎出发的时候,孝宗曾经面谕他在军中物色得力人才,随时保奏。
3、既然如此,本公奉旨前来捉拿国泰进京科罪,我进省看国泰之动静,四位贵镇看我眼色行事,事后回京,本公必然保奏贵镇等升官。
4、给罗天池等人上了一个从优议叙、尽先补用的保奏,沈聚成拨补千总,换了顶戴还赏了蓝翎。
5、将军归顺朝廷,同宋某荡平叛逆,宋某回朝,保奏天子,自当优叙。
6、大王本有旨意,不得伤武成王性命,再有百官本章保奏,念武成王平日之功,以赦叛亡之罪,或未可知。