lángyān

狼烟


拼音láng yān
注音ㄌㄤˊ 一ㄢ

繁体狼煙
词性名词


狼烟

词语解释

狼烟[ láng yān ]

⒈  烽火。相传中国古代边防报警时烧狼粪起的烟。

三道狼烟过碛来,受降城上探旗开。——薛逢《狼烟》

smoke of wolves’ dung; fire beacon along the border to signal alarm;

引证解释

⒈  亦作“狼烟”。

⒉  燃狼粪升起的烟。古时边防用作军事上的报警信号。

唐 杜牧 《边上闻笳》诗之一:“何处吹笳薄暮天?塞垣高鸟没狼烟。”
《资治通鉴·后汉高祖天福十二年》:“契丹 焚其市邑,一日狼烟百餘举。”
胡三省 注:“陆佃 《埤雅》曰:古之烽火用狼粪,取其烟直而聚,虽风吹之不斜。”
《说岳全传》第二二回:“日有羽书之报,夜有狼烟之警。”
《文汇报》1983.3.7:“低沉、悠长的螺号声……像古代烽火台报警的狼烟,一处升起,四处冒烟,霎时唤起了四面八方的螺号声。”

⒊  比喻战火或战争。

《古尊宿语录·东林和尚云门庵主颂古》:“四海狼烟静,中原信息通,罢拈三尺剑,休弄一张弓。”
《三国演义》第二一回:“既把孤身离虎穴,还将妙计息狼烟。”
杨沫 《青春之歌》第一部第十一章:“白莉苹 虽然老练些,可是说着说着,想起了自己处在狼烟下的父母和故乡,她也不禁同 小崔 一样趴在床栏上哭了。”

⒋  借指妖氛。见“狼烟”。

《四游记·唐三藏被妖捉获》:“老者道:‘经非难取,只是那途中狼烟难行。我们闻得前去,有三十里路远,有一座山,叫做 八里黄风山,那山中多有妖怪,故言难取。’”

国语辞典

狼烟[ láng yān ]

⒈  古代戍守边境的军队,遇有紧急状况,即焚烧狼粪燃起烽烟。后比喻战争、兵乱。

唐·杜牧〈边上闻笳〉诗三首之一:「何处吹笳薄暮天,塞垣高鸟没狼烟。」
《三国演义·第二一回》:「既把孤身离虎穴,还将妙计息狼烟。」

烽火 战火

分字解释


※ "狼烟"的意思解释、狼烟是什么意思由范文之家汉语词典查词提供。

造句


1、染指江山,遇佛杀佛,流血漂橹,狼烟风沙。

2、在西域,那曾经三十六国的繁华,那曾经狂嘶的烈马、腾燃的狼烟、飞旋的胡舞、激奋的羯鼓、肃穆的佛子、缓行的商队,以及那连绵万里直达长安的座座烽台……都已被那浩茫茫的大漠洗礼得苍凉斑驳。潘岳

3、霞光勾勒出奇特的剪影,整个村庄像是楼兰古城,湖水也正如一池金汤,使你不觉恍若此为上古陈朝遗失的哪幅画轴。当落日的余韵残红还未退散,炊烟一片又似狼烟四起,唯淡蓝天际的一钩上弦月通知今古!曦光晨眠

4、遥忆当年,遍地狼烟。贼寇狂狷,生灵涂炭。仁人志士,众手补天。铁骨铮铮,浩气绵绵。卫我民族,奋勇向前。国耻日,铭记历史,书炎黄新篇!

5、寨连寨,营连营,百步之内有戎帐,目及之处狼烟垛,方圆十里连绵絮,持枪鹄立竖矛戈。

6、烽火狼烟,你不曾抛弃,草地雪山,你领我走远,敌人侵袭,你顽强不断,解放中国,破长江天险。经济翻番,你规划翩翩,和平使者,为祖国长脸。我的母亲我的党,祝你90岁生日快乐。

7、明没清兴,中原狼烟四起,国力大衰,荷贼倭寇,乘机在*弯修堡筑寨,囤粮养兵,设府置吏,占地课税,裂土为国。

8、因被日本人陷害而蒙冤被迫退伍的军人杨震在一次空难事故中回到了狼烟遍地的1938年,却不想附身成了一名日军战俘,更与其他战俘一起成了臭名昭著的日军731部队。

9、元末明初,中原大地动乱纷纷,狼烟四起。

10、待业青年苏弘无意穿越重生在东晋年间,此正值淝水之战开战前夕,前秦皇帝苻坚雄心鼎盛,两次挥兵南下,以致华夏之地狼烟四起。

11、不惟如此,在历次反抗西方列强入侵的战争中,我们也不难看到山东团练奔向狼烟的身影,功不可没。

12、那时 狼烟四起 ,她只身走南闯北,我非常担心。

13、沉睡已久的蒂亚王掀起了动荡的格局,常年稳居统治地位的艾斯蒂亚大洲迎来了史无前例的危机 狼烟四起 ,杀戮与阴谋在十大洲涌动。

14、中东地区再度燃起熊熊狼烟,战斗中的伤亡无助仇恨和无家可归的难民潮,这一幕幕震撼人心的画面,深深地唤起了众人对和平的盼愿。

15、狼烟四起,国仇家恨,千古神兵一一出现卷起乱世风云穿越过去未来,书写英雄豪杰儿女情长。

16、西蜀壥岩,云迷鸟道;两淮清野,日警狼烟

17、屋内狼烟四起,满地的破碗破摔,各个衣衫不整,脸花发乱。

18、生命,是一场漫长的棋局。这盘棋没有咧咧西风,没有四起狼烟,只有在取舍和进退中抉择。只有像棋中的小卒那样,勇往直前,毫不退缩沿着沟沟坎坎的人生之路,艰难而执着的求索,前进,才会谱写人生最壮丽的强者之歌。

19、天意弄人,江山动荡,烽火四起,举国遍地狼烟

20、唐朝天宝年间,安禄山叛乱,国内狼烟四起,人民处于水深火热之中,杜甫著名的《三吏》和《三别》,就是当时的真实写照。