liǎngshé

两舌


拼音liǎng shé
注音ㄌ一ㄤˇ ㄕㄜˊ

繁体兩舌

两舌

词语解释

两舌[ liǎng shé ]

⒈  言语反复,前后不一。

⒉  毁誉,两种评价不一。

⒊  搬弄是非;挑拨离间。

引证解释

⒈  言语反复,前后不一。

汉 焦赣 《易林·坤之夬》:“一簧两舌,妄言谬语。”
原注:“一簧者,即《诗》所谓‘巧言如簧’;两舌,言不一也。”
明 李贽 《四书评·论语·子罕》:“‘是道也,何足以臧?’叫他去想,不是説竟‘不臧’也。竟説‘不臧’便是两舌。”

⒉  毁誉,两种评价不一。

明 陈继儒 《读书镜》卷九:“自古有盛名之士,一为宰相,遂失令闻者,此何以故?曰,或以廉秽判若两人,或以恩怨横遭两舌故也。”

⒊  搬弄是非;挑拨离间。

赵朴初 《僧伽和佛的弟子》:“不犯十恶:1杀、2盗、3淫、4妄语、5两舌,即挑拨离间……即是十善。”

国语辞典

两舌[ liǎng shé ]

⒈  搬弄是非、挑拨离间。

汉·焦延寿《易林·卷一·夫》:「一簧两舌,妄言谋语,三奸成虎,曾母投杼。」

分字解释


※ "两舌"的意思解释、两舌是什么意思由范文之家汉语词典查词提供。

近音词、同音词


词语组词

造句


1、不善之行谓之恶业,身业有三——杀业、偷盗、淫邪;口业有四——妄语、两舌、恶口、绮语;意业有三——贪婪、嗔怒、邪见。

2、论执事的也是如此,必须端庄,不一口两舌,不好喝酒,不贪不义之财。

3、一者妄言,谓口是心非,欺诳不实;二者绮语,花言巧语,伤风败俗;三者恶口,辱骂毁谤,恶语伤人;四者两舌,向此说彼,挑拨是非。

4、分别是妄语、两舌、恶口、绮语四业主。

5、我一簧两舌地说:我以前买了一辆蓝色2手电动车,我骑着它满村溜达一圈,但没有人说什么。

6、十善业道。何等为十?谓能永离杀生、偷盗、邪行、妄语、两舌、恶口、绮语、贪欲、瞋恚、邪见。

7、你或许会说:有的人只是话多,心里头藏不住一点儿秘密,并不两舌恶口,应该不算大毛病吧?

8、由三毒所生的差别罪恶,便有三种心理的罪过,即贪、嗔、痴;四种口舌的罪过,即妄语、恶口、两舌、绮语;以及三种身体的罪过,即杀、盗、淫。