hóushé

喉舌


拼音hóu shé
注音ㄏㄡˊ ㄕㄜˊ
词性名词

喉舌

词语解释

喉舌[ hóu shé ]

⒈  泛指说话的器官和新闻媒介。

王之喉舌。——《诗·大雅·烝民》。传:“家宰也。”
我们的报纸是人民的喉舌。

mouthpiece; spokesman;

引证解释

⒈  比喻掌握机要、出纳王命的重臣。后亦以指尚书等重要官员。

《诗·大雅·烝民》:“出纳王命,王之喉舌。”
《后汉书·李固传》:“尚书亦为陛下喉舌。”
宋 梅尧臣 《闻临淄公薨》诗:“官为喉舌勋爵一品兮,经筵讲义尊 萧 匡。”
清 昭槤 《啸亭杂录·折子》:“凡有紧密事务,改用摺奏,专命奏事人员若干,以通喉舌,无不立达御前。”

⒉  指口才;言辞。

唐 刘知几 《史通·杂说下》:“昔 魏 史称 朱异 有口才, 挚虞 有笔才,故知喉舌翰墨,其辞本异。”
胡国梁 《辛亥广州起义别记》:“﹝我们﹞费了许多的喉舌,才能恢复侨胞的信仰和得到其赞助。”

⒊  喻代言者。

刘少奇 《对华北记者团的谈话》:“你们的笔,是人民的笔,你们是党和人民的耳目喉舌。”
周而复 《上海的早晨》第四部十四:“永祥 兄是我们 上海 工商界的喉舌,哪方面也少不了他。”
柯灵 《香雪海·三十八年前的一张旧报》:“当时在 上海 出版的英文报纸,是 美国 资产阶级的喉舌。”

⒋  喻要害之地;交通要道。

《南齐书·刘绘传》:“南康 是三州喉舌,应须治干。”
《续资治通鉴·宋度宗咸淳六年》:“国家所恃者大 江,襄樊 其喉舌,议不容缓。”
清 侯方域 《定鼎说》:“闻之正位居体者,以中夏为喉舌,不以关陲为襟带也。”

国语辞典

喉舌[ hóu shé ]

⒈  咽喉与口舌。

⒉  比喻掌握机要,负责传达国君命令的重要官员。

《诗经·大雅·烝民》:「出纳王命,王之喉舌。」
汉·扬雄〈尚书箴〉:「出入王命,王之喉舌。」

⒊  比喻口才、言辞。

唐·刘知几《史通·卷一八·杂说下》:「昔魏史称朱异有口才、挚虞有笔才,故知喉舌翰墨,其辞本异。」

⒋  比喻代言人。

如:「民意代表是人民的喉舌。」

⒌  比喻要害之处或交通要道。

《南齐书·卷四八·刘绘传》:「南康是三州喉舌,应须治干。」

英语mouthpiece, spokesperson

德语Telefonmuschel, Mundstück (S)​

法语gorge et langue, organes de la parole, porte-parole

分字解释


※ "喉舌"的意思解释、喉舌是什么意思由范文之家汉语词典查词提供。

近音词、同音词


词语组词

造句


1、但我更希望保留延续下去的,还是东方网一以贯之的那种为民喉舌的公正,敢向晦暗开火的精神,这也正是东方网能一路走过辉煌10年,日益兴旺的重要源泉。

2、不过,作为无政府主义的喉舌的《天义报》也是国内最早介绍马克思主义的报纸,曾节译过《共产党宣言》的序言。

3、帕诺夫打下容易,经过他的衣袖擦喉舌,开始吸.

4、英语是,而且一向是,人民大众的喉舌.

5、一双正义脚,诠释不畏强权的神圣真理;一颗寻常心,肩负惩恶扬善的神圣职责;一张犀利嘴,坚守为民喉舌的神圣使命。由衷赞美,要给可赞之人,记者节,祝各位新闻工作者快乐平安!

6、这份报纸已经成为反对党的官方喉舌

7、此外,议员担任很多届,也更有经验去为民喉舌

8、这家报纸不过是某些富人的喉舌.

9、先将洪鼎封住气脉和 耳目喉舌 ,然后关在地牢里。

10、内地重播出轻制作由来已久,国家投资大力播出产业,把电视台等播出业视为喉舌,制作业作为附属的思路没有改变,电视节目走向市场便显得头重脚轻,步履蹒跚。

11、敏锐地去发现事实;第二,忠实地去报道事实;第三,当好党和人民的耳目喉舌

12、这就是说,英国广播公司并不是政府的喉舌.

13、一直以来,大陆传媒都是共产党和中央政府的喉舌.

14、说到邱毅,*弯民众对他都有极端的感受,有人视他如“瘟神”,有人认为他善尽“为民喉舌”角色,也有人爱找他当“门神”。

15、老实说,我心中没有什么犹豫,言所当言是职责所在,且民代不就是要为民喉舌吗?更何况对事不对人,说一个“理”字,也没什么暗箭好防的。

16、我来自贫困的农家,从小就学会认命知足,为民喉舌,让我的人生很踏实、精彩!

17、第一,敏锐地去发现事实;第二,忠实地去报道事实;第三,当好党和人民的耳目喉舌

18、媒体,应该是党的喉舌。我认为所有国家和政党都必须有他们自己的出版物来宣传他们的主张,我们的确有新闻自由,但是这种自由应该从属并服从于国家的利益。江泽民

19、一家老小难兼顾,东奔西跑忙不停。镜头开阖世间事,笔下春秋心底情。激浊扬清肩道义,去伪存真显性灵。一生甘为民喉舌,哪管自家身与命。记者节到了,向记者朋友致敬,你们辛苦了!

20、党报作为党和人民的喉舌,是其他舆论工具所不能替代的。