拼音shěn guān
注音ㄕㄣˇ ㄍㄨㄢ
繁体審官
⒈ 考察提拔官吏。
⒉ 审官院的省称。
⒈ 考察提拔官吏。
引《诗·周南·卷耳序》:“又当辅佐君子,求贤审官,知臣下之勤劳。”
孔颖达 疏:“欲令君子求贤德之人,审置於官位。”
《北史·卢恺传》:“古者,登高能赋,可为大夫。求贤审官,理须详慎。”
⒉ 审官院的省称。 宋 江休复 《江邻几杂志》:“御史臺阁门,移文用僚头牒。参见“审官院”。
引章郇公 判审官院, 张观 为中丞,常用此例移审官。时 章 为翰林学士,辨之, 张 以故事而止。”
1、关之任公共公会审官前后十余年,与驻沪领事团和公共租界工部局斡旋,为挽回国家主权而不懈努力。
2、第三部分:审官院的官员的选任和管理制度。
3、故打之一法,行之以便审官之私图则可;若行之以畏平民之志,则决乎不可。
4、经承审官认可,由陪审员集体禀请大总统“恩施轻减”。
5、审官院还有许多胥吏属官,这些人承担着审官院的具体工作.
6、审官院长官的选任体现了重资格的原则,出任审官院长关的官员或官品颇高或名重天下,多数人都有较为丰富的行政经验。