zhì

逾制


拼音yú zhì
注音ㄩˊ ㄓˋ

逾制

词语解释

逾制[ yú zhì ]

⒈  亦作“踰制”。

⒉  超过规定;违反制度。

引证解释

⒈  亦作“踰制”。超过规定;违反制度。

《后汉书·皇甫嵩传》:“嵩 讨 张角,路由 鄴,见中常侍 赵忠 宅舍踰制,乃奏没入之。”
《晋书·孝友传论》:“刘殷 幼丁难酷,柴毁逾制。”
《宋书·自序传》:“﹝ 盛孝章 ﹞曰:‘汝并黄中冲爽,终成奇器,何为逾制,自取殄灭邪?’”
唐 刘肃 《大唐新语·记异》:“近大理卿 徐有功,持法不滥,人用赖焉。及其葬也,俭不逾制。”
清 昭槤 《啸亭杂录·曹剑亭之谏》:“刘全 尝交接士大夫,纳贿鉅万,造屋踰制。”
郭沫若 《中国史稿》第三编第一章第一节:“《杂法》主要是惩办破坏封建社会秩序和违反制度的行为,如盗取兵符官印、议论朝政、聚会、贪污、淫侈逾制等。”

分字解释


※ "逾制"的意思解释、逾制是什么意思由范文之家汉语词典查词提供。

造句


1、昨将和珅家产查抄,所盖楠木房屋,僭侈逾制,其多宝阁,及隔段式样,皆仿照宁寿宫制度,其园寓点缀,与圆明园蓬岛瑶台无异,不知是何肺肠,其大罪十三。

2、可是,当实地察勘刘全的房屋时,却发现其房屋已经改建,并未“逾制”。

3、由此言之,分封逾制,祸患立生,援古证今,昭昭然矣。

4、又维城肇建,崇其威重,恃宠而骄,厚自封植,进之既逾制,退之不以道。

5、时晋公护诸子及广弟杞公亮等侈靡逾制,广独率礼,又折节待士,朝野称焉。