书局

词语解释
书局[ shū jú ]
⒈ 官府编书的机构。亦以称其官吏。官立刊印书籍的机构。
引证解释
⒈ 官府编书的机构。亦以称其官吏。
引宋 司马光 《进<资治通鉴>表》:“陛下俯从所欲,曲赐容养,差判 西京,留司御史臺。及提举 嵩山 崇福宫,前后六任,仍听以书局自随,给之禄秩,不责职业。”
宋 王明清 《挥麈三录》卷二:“先祖读之大喜,以谓句句着题,荐之于时相 何清源,即除书局。”
清 昭槤 《啸亭续录·时帆之吝》:“法时帆 祭酒与予交最篤,计论天下事,颇识窾要,屡领书局,考证详明。”
清 陈康祺 《郎潜纪闻》卷十:“内阁中书掛数珠,自 严侍读 长明 始。 严 官中书时,充方畧馆官,以书局在内廷,例许掛珠也。”
⒉ 官立刊印书籍的机构。 清 同治 年间,各地先后成立书局,如 江苏 金陵书局等。参阅 叶德辉 《书林清话·古今刻书人地之变迁》。后书店或出版社亦有称书局者。
例如:中华书局。
国语辞典
书局[ shū jú ]
⒈ 古代指官府中修纂书籍的地方。亦为官职名。今指书店。
引宋·王明清《挥尘前录·卷一·皇朝列圣搜访书籍》:「元祐中,重写御前书籍,又置校对黄本,以馆职资浅者为之,……又置重修晋书局。」
分字解释
※ "书局"的意思解释、书局是什么意思由范文之家汉语词典查词提供。
造句
1、第二,第一章的第一节对中华书局点校本《梁书》的失校和误校之处进行勘正,其中包括标点和文字校勘,以及史实考辨。
2、第三极书局是由国风集团投资经营的,国风集团旗下的民营书店品牌有“国林风”、图书策划机构“正源图书”等。
3、最后通过整理和分析相关资料考证出比较详细的浙江官书局刊刻图书的版本目录,使研究者对浙江官书局所刻书籍有一个全面的了解。
4、目前,在骑楼街景街廓整治工程完成后,博爱北路上“选办环球布疋杂货总行”、“聚合号”等老字号焕发新颜,杂货、布匹、医药、书局等商业门类齐全。
5、颇为巧合的是,2005年接盘思考乐书局的大众书局,而今又成为“24小时书店”重返上海滩的倡导者。
6、五大书局目前正在指控Google因扫描一些读物而违反了版权,这些读物虽然已经绝版但仍受到法律的保护。
7、《南宋诗选与宋代诗学考论》,北京:中华书局,2009年。
8、最后,以婚纱、书局、电脑资讯等三个业种为例,利用判别分析,进一步探求经营绩效与聚集强度之间的关系。
9、今夏,学僧陆续来院,因感图书缺少,又经济维艰,只得仰求诸大藏书家及各大书局惠赐,以资学僧等研究,铭感无尽。
10、点石斋是近代较为典型的书局。
11、《俳句诗选》是由科尔范登霍伊维尔编辑,于1974年由道布尔戴书局出版的,现已绝版。
12、中华书局出版的《船山诗草》是迄今为止国内有关清代四川遂宁诗人张船山诗集的最佳版本。
13、今天,妈妈带我去一间好大间的书局.
14、在此前后,民营实体书店大规模陷入困境,广州三联书店,上海思考乐书局、席殊书屋以及北京光合作用书店、风入松书店等纷纷倒闭。
15、李牧点了点头,随后凝思沉吟片刻,缓缓开口道:这样,你待会儿去写一份通告,印刷上五百份,然后发动咱们书局的人,在城中各处张贴。
16、唐兰:《西周铜器铭文分代史徵》,中华书局,1986年。
17、学生们经常跑琉璃厂北新书局、中华书局,去买一份一份的活页文选,那就是先生指定要学而教科书里没有的。
18、文章校勘了中华书局点校本《史记》三家注部分的标点讹误凡九条。
19、他是中华书局的创始人,也是著名的出版家、辞书编纂家。
20、论述浙江官书局的研究现状,并提出本文的选题意义。
相关词语
- pìn shū聘书
- kàn shū看书
- shū yuàn书院
- lì shū隶书
- wén shū文书
- máo shū毛书
- zhū shū诸书
- āi shū哀书
- wēn shū温书
- qíng shū情书
- dà shū tè shū大书特书
- cóng shū丛书
- shū huà书画
- zé shū责书
- zhuī shū追书
- bǔ shū捕书
- shū diàn书店
- shū lù书录
- zǎi shū载书
- è shū恶书
- fān jú翻局
- piàn jú骗局
- wēi jú危局
- jú suō局缩
- gōng jú公局
- fāng jú方局
- bài jú败局
- biān jú边局
- jú miàn局面
- chóu jú筹局
- duò jú堕局
- jú shù局束
- huā jú花局
- jú tào局套
- píng jú平局
- quán jú yǔ jú bù全局与局部
- jú tiào局跳
- bēi jú卑局
- guò jú过局
- gé jú格局