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汉语词典都察院都察院的意思
cháyuàn

都察院


拼音dū chá yuàn
注音ㄉㄨ ㄔㄚˊ ㄩㄢˋ

都察院

词语解释

都察院[ dūu chá yuàn ]

⒈  明清时的中央监察机构。

the central conerol organization in Ming,Qing dynasties;

引证解释

⒈  官署名。 明 洪武 年间设置。监察弹劾官吏,参与审理重大案件。 清 因 明 制。

《红楼梦》第六八回:“张华 便得了主意,和 旺儿 商议定了,写一张状子,次日便往都察院处喊了寃。”
清 梁章鉅 《称谓录·都察院》:“都察院之称,盖始於 明,然 唐 代御史臺三院已有察院之称,其僚曰监察御史,而 明 又增一都字者,盖合都御史监察御史为一院而称之耳。”

分字解释


※ "都察院"的意思解释、都察院是什么意思由范文之家汉语词典查词提供。

造句


1、争论主要涉及三个层面内容,即法理上行政审判权的性质与归属、体制上行政审判机关与行政机关之间是“一元制”还是“二元制”、传统都察院的去留。

2、平乱归来,封毅勇候,入都察院,左都御史正二品。

3、都察院和步军统领衙门每年两次,催告各省逾期未结的案子,并向皇帝汇报。

4、他如今贵为正二品的大员,执掌都察院,任职总宪,纠纪天下百官,不可谓不显赫。

5、直诉制度自周朝便开始存在,直到清朝所谓的“京控”,即“赴都察院、通政司、步军统领衙门呈诉”。

6、咨议局联合会很快向都察院提交了一份抗议书,明白表示皇族内阁与君主立宪政体有不能相容的性质,要求朝廷迅速改正,尽快于皇族之外选派大臣重组责任内阁。

7、其余掌院学士、宗人府、都察院、通政司、大理寺、太常寺、太仆寺、光禄寺、鸿胪寺、国子监、鸾仪衙门诸缺额,未暇细数。

8、它包括的面很广,大体上看,主要有都察院、监察御史、巡按御史和督抚四大监察体系。

9、大理寺经常与刑部、都察院共同审理重大或疑难案件,成为三司会审。

10、御史的工作单位叫都察院,头头是左、右都御史,副职是左、右副都御史,掌管内外监察,纠举不法。

11、奉圣旨,着刑部及都察院将原问李吉大理寺官好生勘问,随贬为庶人,发岭南安置。

12、杨菊贞与杨乃武之妻詹氏和一双儿女,身背黄榜,历尽千辛万苦,走了两个月,到达北京,向都察院衙门提出了控诉。

13、都察院副都御史杨所修上疏弹劾兵部尚书崔呈秀,太仆寺少卿陈殷,巡抚朱童蒙,工部尚书李养德。

14、三、工部侍郎刘大人与都察院左副御史王大人于早朝途中,竞马高下,天黑路滑,不慎发生踩踏事故,幸无一人伤亡。

15、在越级*访中,凡是到都察院、通政司、步军统领衙门告状者被称为京控。

16、他的建议得到王玑的支持,后来就成为王门讲学的惯例《王龙溪先生全集》卷二十《绪山钱君行状》及《中宪大夫都察院佥都御史在庵王公墓表》。

17、明代做过都察院长官的王廷相,在一次接见新任御史张瀚时说,我昨天乘轿进城,路遇大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