李德裕

词语解释
⒈ 唐代大臣。字文饶,赵郡(治今河北赵县)人。李吉甫子。出身世家。“牛李党争”时,为李派首领。穆宗时被牛僧孺排挤出为浙西观察使。文宗时为西川节度使。武宗即位后任为相,贬逐李宗闵、牛僧孺。宣宗时牛党得势,他被贬崖州(治今广东琼山)而死。
国语辞典
李德裕[ lǐ dé yù ]
⒈ 人名。(西元787~849)字文饶,赞皇人,为唐代名臣,李吉甫之子。少力学,卓荦有大节。为牛李党争李党的首领,与以牛僧孺为首的牛党互争政权。敬宗时,任浙西观察使。武宗时为相,当国六年,弭平藩镇之祸,威权独重,封卫国公。后为小人构陷,贬崖州司户卒。著有《会昌一品集》、《次柳旧闻》。
分字解释
※ "李德裕"的意思解释、李德裕是什么意思由范文之家汉语词典查词提供。
造句
1、青山似欲留人住,百匝千遭绕郡城。李德裕
2、江西历史上的第一位状元卢肇就是这些人中的一员,他从小笃志好学,常常挑灯夜读,因此得到当时的大学者李德裕的青睐,收为门人。
3、黠戛斯求册命,李德裕奏,宜与之结欢,令自将兵求杀使者罪人,及讨黑车子。
4、在中国历史上,“朋党”兴起往往是一个王朝由盛转衰的标志,唐朝晚期牛僧孺与李德裕的“牛李党争”,更是加速唐朝衰落的触媒。
5、李德裕在琼期间,著书立说,奖善嫉恶,备受海南人民敬仰,生前代表作有《会昌一品集》、《左岸书城》、《次柳氏旧闻》等。
6、唐 代 穆宗 至 宣宗 年间(821-859),朝臣分别以 牛僧孺 、 李德裕 为首,党争激烈。后以“恩牛怨李”喻结党倾轧。
7、会昌四年底,武宗甚至打算立她为皇后,只因李德裕宰相进言说王才人家世既不通显,又无子息进为东宫,立为皇后,恐贻天下人讥议,所以才作罢。
8、正人如松柏,特立而不倚;邪人如藤萝,非依附他物不能自起。李德裕
9、段安节《乐府杂录》中记载:《望江南》始自朱崖李太尉(德裕)镇浙日,为谢秋娘所撰,本名《谢秋娘》,后改此名。
10、愿作鸳鸯被,长覆有情人。李德裕
11、朝臣之间也有以李德裕为首的一方和以牛僧孺、李宗闵为首的一方的所谓牛李党争,纷纭至半世纪之久。
12、该遗址已被考古专家确认最晚在唐代就形成,是唐朝宰相李德裕的贬所崖州州城的遗迹。
13、本文主要分为四个部分:第一部分主要是介绍前人关于牛李党争及李德裕的研究状况,在现有研究成果的基础上,提出本文的基本思路。
14、蕙草春已碧,兰花秋更红。四时发英艳,三径满芳丛。秀色濯清露,鲜辉摇惠风。王孙未知返,幽赏竟谁同。李德裕
15、回鹘有功于唐,会昌中乘其内乱,加以殄灭,系李德裕之过。
16、从杜公子到牧之再到贤侄,显然杜牧在李德裕的心目之中的印象是越来越好了。
17、外议以郑覃党李德裕,排摈仲方。
相关词语
- lǐ mén李门
- lǐ kuí李逵
- lǐ ěr李耳
- lǐ chuǎng李闯
- lǐ yù李煜
- lǐ yīng李瑛
- bì lǐ避李
- lǐ jiā李家
- chǔ lǐ楮李
- lǐ chūn李春
- lǐ yōng李邕
- bì lǐ碧李
- lǐ xiè李谢
- chì lǐ叱李
- yù lǐ郁李
- shǐ lǐ史李
- lǐ fǎ李法
- lǐ hé wáng lǐ李何王李
- yù lǐ御李
- guō lǐ郭李
- cháng dé常德
- bèi dé背德
- fù dé妇德
- pǐ dé否德
- fēng dé风德
- míng dé眀德
- cái dé材德
- biǎo dé表德
- kǒng dé孔德
- míng dé明德
- dé yù德育
- bǎo dé饱德
- dé yǔ德语
- chōng dé冲德
- chéng dé成德
- dé yì德意
- kǒu dé口德
- chén dé陈德
- dé xíng德行
- zhèn dé震德
- jìn tuì yù rú进退裕如
- wēi yù威裕
- zēng yì yù liàng增益裕量
- yù yù裕裕
- yí yù怡裕
- guǎng yù广裕
- shǒu tóu kuān yù手头宽裕
- yù hé裕和
- bó yù博裕
- fù yù zhōng nóng富裕中农
- shàn yù赡裕
- yù dù裕度
- yí yù遗裕
- ráo yù饶裕
- yù lì裕利
- yú yù余裕
- sù yù粟裕
- wēn yù温裕
- chōng yù冲裕
- hé yù和裕