效死

词语解释
效死[ xiào sǐ ]
⒈ 卖力而不顾生命。
例旦夕将效死一战,以报朝廷之恩。——《三国演义》
效死于前。——《汉书·李广苏建传》
英do one's utmost; be ready to give one's life for a course;
引证解释
⒈ 亦作“効死”。舍命报效。
引《公羊传·昭公十三年》:“比之义,宜乎效死不立。”
《新唐书·陆贽传》:“陛下虽有股肱之臣,耳目之佐,见危不能竭诚,临难不能効死,是则羣臣之罪也。”
孙中山 《国民党第二次全国代表大会宣言》:“吾人愿献此身以为一切民众之前驱,为一切民众而效死。”
国语辞典
效死[ xiào sǐ ]
⒈ 舍命报效。
引《公羊传·昭公十三年》:「比之义宜乎效死不立。」
《五代史平话·唐史·卷下》:「彦章以步军十万人攻杨刘城,李周尽力拒守,每与士卒同甘共苦,故能得军心,效死勿去。」
分字解释
※ "效死"的意思解释、效死是什么意思由范文之家汉语词典查词提供。
造句
1、本年四月,敌寇进犯新化,该部于徐家桥首遏敌锋,与敌主力浴血搏斗,经三昼夜,负伤不退,效死勿去。
2、居住在那里是一种特权,只给那些对当局效死输忠和鞍前马后的子民居住。
3、主公有三大优势,一为汉室宗亲,此大义也,二能知人善任,礼贤下士,此立身之本也,三能唯才是举,不计出身,此贤人所以乐于效死也。
4、岂不闻逐兔先得之语乎?将军欲取,某当效死。
5、小卒们今日愿效死力,惟将军所命,虽蹈汤赴火不辞!
6、武昌的吴庆之极负军略,麾下兵强马壮,近二十万人原意为之效死。
7、经过南疆战场的洗礼,他也时常自觉地用军人的视角审视战争,力图表现战争的正义性和当代军人卫国戍边、效死疆场的爱国主义、英雄主义气概。
8、我等为官为将者,上达天朝恩命,下系民生栖居,唯有恪尽职守、鞠躬尽瘁、死而后已,纵身败名裂,效死疆场亦有何惜!断不可有一丝扰害百姓之处。
9、居住在那里是一种特权,只给那些对当局效死输终和鞍前马后的子民居住。
10、他们对国家效死尽忠,发誓决不当叛徒.
11、论者谓潘生狂士,此语太伤忠厚,宜其坎余作四库全书总目明代集部,以练子宁至金川门卒龚诩八人,列解缙、胡广诸人前,并附案语曰:谨案练子宁以下八人,皆惠宗旧臣也,考其通籍之年,盖有在解缙等后者,然一则效死于故君,一则邀恩于新主,枭鸾异性,未可同居,故分别编之,使各从其类。
12、每闻报告某处危险,即挺身先往,躬冒矢石,身先士卒,故个个官能用命,士乐效死,或有誉其乐于战斗者,而不知其精神义烈有以鼓荡之也。
13、马塈却与士卒同甘苦,自己夜不解甲地守御城池,一连被围了三个月,外面无一救兵,城中食尽,士卒皆罗雀掘鼠,争愿效死,无一离心。
14、现在钢熔了,铁化了”,作为连长我毫不怀疑他在战争中会战斗到最后一刻,效死疆场。
15、他曾向威海守军下达海陆协防命令,即有警时,海军应出港,在台炮火力范围内与炮台合力迎击,不得远出大洋浪战;陆上守军但各固守大小炮台,效死勿去。
16、国有已困之形,人有不困之志。君民效死,与城俱碎,岂肯为城下之盟哉。
17、父亲曾说过“誓死效死疆场,马革裹尸,绝不辗转床褥作亡国奴”,他做到了,我们只有坚持战斗到底,才能告慰父亲在天之灵。
18、他们对国家效死尽忠,发誓决不当叛徒。
19、, 武昌的吴庆之极负军略,麾下兵强马壮,近二十万人原意为之效死。
20、给别人增添很多麻烦,而又要求人家为你效死尽力,是从古至今,没有听说过的。
相关词语
- jiàn xiào见效
- xiào lì效力
- wú xiào无效
- biān xiào边效
- chěng xiào骋效
- míng xiào明效
- xiào guǒ效果
- xiào qíng效情
- xiào lǜ效率
- xiào rén效仁
- lái xiào来效
- xiào xǐ效玺
- mó xiào模效
- chéng xiào成效
- xiào yàn效验
- mó xiào摹效
- fèn xiào奋效
- shì xiào视效
- xiào zhǐ效祉
- xiào wù效物
- qiā sǐ掐死
- biàn sǐ变死
- sǐ mìng死命
- bǎng sǐ榜死
- sǐ shén死神
- bì sǐ毙死
- hǎo sǐ好死
- sǐ rén死人
- dú sǐ毒死
- de sǐ得死
- bīng sǐ兵死
- nì sǐ溺死
- sǐ bà死霸
- fú sǐ伏死
- chú sǐ除死
- huài sǐ坏死
- sǐ hòu死后
- cháng sǐ偿死
- kū sǐ枯死
- cóng sǐ从死