声律

词语解释
声律[ shēng lǜ ]
⒈ 五声六律。指音乐。
⒉ 指语言文字的声韵格律。
引证解释
⒈ 五声六律。指音乐。
引《汉书·礼乐志》:“汉 兴,乐家有 制氏,以雅乐声律世世在太乐官。”
《南齐书·临川献王映传》:“映 善骑射,解声律。”
宋 吴曾 《能改斋漫录·逸文》:“周 衰, 郑 卫 之音作,《诗》之声律废也。”
⒉ 指语言文字的声韵格律。
引南朝 齐 周颙 《重答张长史书》:“佛教所以义夺情灵,言诡声律,盖谓即色非有,故檀絶於羣家耳。”
五代 王周 《自喻》诗:“七岁辨声律,勤苦会诗赋。”
宋 苏轼 《眉州远景楼记》:“始朝廷以声律取士,而 天圣 以前学者犹袭 五代 文弊,独吾州之士,通经学古,以 西汉 文词为宗师。”
王力 《中国古典文论中谈到的语言形式美》:“中国 古典文论中谈到的语言形式美,主要是两件事:第一是对偶,第二是声律。”
国语辞典
声律[ shēng lǜ ]
⒈ 文字的声调与格律,多指诗赋而言。
分字解释
※ "声律"的意思解释、声律是什么意思由范文之家汉语词典查词提供。
造句
1、一百十九、七律从其定型开始,就成为了汉语诗歌运用声律的极至和典范,历千余年至今,深得人们喜爱。
2、, 再则,古典诗词曲赋讲究韵律与平仄对仗,形成一种声律的节奏,铿锵有致,妙不可言。
3、我国的格律诗对于声律有严格要求.
4、本文叙录作者寓目的清代诗歌声律学著作二十种,概述其作者生平、全书内容及版本流传情况,并略评其得失及学术价值。
5、道人淹贯经史,工词翰,解声律,善画能琴,俊绝一时。
6、系出世家,聪颖绝代,十余龄即通群经大略,学为声律对偶之文,辄有惊人奇句,老师宿儒,无不愤愤称道。
7、杜甫在五七律上也表现出显著的创造性,积累了关于声律、对仗、炼字炼句等完整的艺术经验,使这一体裁达到完全成熟的阶段。
8、八病是中国古代诗歌中关于诗歌声律的术语,是经常与“四声”并提的一种五言古诗格律规则之一。
9、律诗的声律模式包括节奏和韵律两部分.
10、词体属于诗的奇偶言板块,其句式以奇偶错杂为特质、长短参差为表征,而内在结构则以声律规则为组合。
11、,由于他的书法功底深,有对水彩画的长期磨练,所以作起画来,便能寻声律而定墨,窥意象而运斤,卷舒风云,翻空出奇。
12、他是古文运动的倡导者,主张继承先秦两汉散文传统,反对专讲声律对仗而忽视内容的骈体文。
13、通过对杜甫七律的声律研究,可以看出杜甫在注意打破原有的声律结构而创作变体七律的同时,也在遵循传统创作正体七律。
14、律诗的声律模式包括节奏和韵律两部分。
15、本文叙录作者寓目的清代诗歌声律学著作二十种,概述其作者生平、全书内容及版本流传情况,[造句 网]并略评其得失及学术价值。
16、我国的格律诗对于声律有严格要求。
17、从汉语姓名用字讲求声律美和意蕴美两个大方面,可以对此予以探析。
18、七律从其定型开始,就成为了汉语诗歌运用声律的极至和典范,历千余年至今,深得人们喜爱。
19、而少小离家老大回中第五个字应当为仄声,但是因为诗歌中太过严格要求声律会以辞害意,于是人们又规定七律中一三五不论,二四六分明。
20、一是对仗作为文体的一种格律要求运用;二是字数由骈偶句喜用偶数向奇数转化,最后定格为五、七言;三是对仗精确而工稳,声律对仗已成熟。
相关词语
- tāo shēng涛声
- yǒu shēng有声
- qīng shēng轻声
- róu shēng柔声
- bàng shēng谤声
- chūn shēng春声
- yìng shēng应声
- biān shēng鞭声
- wěi shēng尾声
- zhēng shēng征声
- fā shēng发声
- cóng shēng从声
- shēng shēng rù ěr声声入耳
- míng shēng名声
- shēng xī声息
- chǎng shēng敞声
- běi shēng北声
- fēng shēng风声
- shēng shì声势
- chuán shēng传声
- cí lǜ词律
- fó lǜ佛律
- cǎo lǜ草律
- hán lǜ寒律
- chì lǜ lǜ赤律律
- dà lǜ大律
- huá lǜ滑律
- yī lǜ一律
- kāi lǜ开律
- bù lǜ不律
- zú lǜ lǜ足律律
- gōng lǜ宫律
- guǐ lǜ轨律
- hóng lǜ鸿律
- fèng lǜ凤律
- xiè lǜ嶰律
- lǜ fěng律讽
- fēng lǜ风律
- qī lǜ七律
- huī lǜ灰律