kuàngnǎi

况乃


拼音kuàng nǎi
注音ㄎㄨㄤˋ ㄋㄞˇ

繁体況乃

况乃

词语解释

况乃[ kuàng nǎi ]

⒈  亦作“况乃”。亦作“况乃”。

⒉  恍若,好像。

⒊  何况;况且;而且。

引证解释

⒈  亦作“况乃”。亦作“况廼”。 恍若,好像。

南朝 宋 谢灵运 《游赤石进帆海》诗:“周览倦瀛壖,况乃陵穷髮。”
唐 杜甫 《江边星月》诗之一:“餘光隐更漏,况乃露华凝。”
唐 元稹 《和乐天秋题曲江》:“况乃江枫夕,和君《秋兴》诗。”

⒉  何况;况且;而且。

《后汉书·王符传》:“以罪犯人,必加诛罚,况乃犯天,得无咎乎?”
南朝 宋 谢灵运 《登临海峤初发彊中作与从弟惠连见羊何共和之》:“兹情已分虑,况廼协悲端。”
宋 王安石 《酬冲卿月晦夜有感》诗:“夜云不见天,况乃星与月。”

国语辞典

况乃[ kuàng nǎi ]

⒈  何况、况且。也作「况迺」。

《文选·欧阳建·临终诗》:「苟怀四方志,所在可游盘。况乃遭屯蹇,颠沛遇灾患。」
《文选·曹丕·与吴质书》:「三年不见,东山犹叹其远,况乃过之!」

分字解释


※ "况乃"的意思解释、况乃是什么意思由范文之家汉语词典查词提供。

造句


1、男儿应是重危行,岂让儒冠误此生?况乃国危若累卵,羽檄争驰无少停!赵石的一生,注定是在杀戮和鲜血中前行。

2、况乃国危若累卵,羽檄争持无少停。

3、况乃寝宿冢藏,而孕育其中,诳时惑众,诬污鬼神乎?’遂致其罪。

4、况乃蕞迹流惑之徒,投心颛蒙之域,而欲役虑以揣利害,策情以算穷通,其为重伤,岂不惑甚。

5、治化之隆,无远不届,既迈古而铄今;况乃以劳定国,亦毕生以惟勤。

6、千里不唾井,况乃昔所奉。

7、况乃逆流回棹,欲袭中世纪东方奸雄之伎俩,弋取职位,而谓可以奠国家,安社稷,稍有常识者,当知其无幸也。

8、况乃举兵内侮,逞肆奸回,斯实恶熟罪成之辰,决痈溃疽之日。

9、有弟皆分散,无家问死生。寄书长不达,况乃未休兵。

10、况乃国危若累卵,羽檄争驰无少停。

11、戍鼓断人行,秋边一雁声。露从今夜白,月是故乡明。有弟皆分散,无家问死生。寄书长不避,况乃未休兵。

12、君不见,汉终军,弱冠系虏请长缨;君不见,班定远,绝域轻骑催战云!男儿应是重危行,岂让儒冠误此生?况乃国危若累卵,羽檄争驰无少停!

13、况乃国危若累卵,羽檄争驰无少停!弃我昔时笔,著我战时衿,一呼同志逾十万,高唱战歌齐从军.

14、戍鼓断人行,秋边一雁声。露从今夜白,月是故乡明。有弟皆分散,无家问死生。寄书长不避,况乃未休兵。杜甫

15、治化之隆,无远不届,既迈古而铄今;况乃以劳定国,亦毕生以惟勤。造句 网

16、微霜知岁晏,斧柯始青青。况乃金天夕,浩露沾群英。

17、戍鼓断人行,边秋一雁声。露从今夜白,月是故乡明。有弟皆分散,无家问死生。寄书长不达,况乃未休兵。

18、况乃锦衣玉食,归之自己,担饥受冻,委之二亲,漫然视若路人,甚而等之仇敌,败坏彝论,灭绝天理,直狗彘之所不为也!

19、寄书长不达,况乃未休兵。

20、今来防所,议者咸致疑怪,况乃以为从事,将恐议及朝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