四知

词语解释
四知[ sì zhī ]
⒈ 《后汉书·杨震传》:“当之郡,道经昌邑,故所举荆州茂才王密为昌邑令,谒见,至夜怀金十斤以遗震。震曰:'故人知君,君不知故人,何也?'密曰:'暮夜无知者。'震曰:'天知,神知,我知,子知。何谓无知!'密愧而出。”又《传赞》:“震畏四知。”后多用为廉洁自持、不受非义馈赠的典故。
引证解释
⒈ 《后汉书·杨震传》:“当之郡,道经 昌邑,故所举 荆州 茂才 王密 为 昌邑 令,謁见,至夜怀金十斤以遗 震。
引震 曰:‘故人知君,君不知故人,何也?’ 密 曰:‘暮夜无知者。’ 震 曰:‘天知,神知,我知,子知。何谓无知!’ 密 愧而出。”
又《传赞》:“震 畏四知。”
后多用为廉洁自持、不受非义馈赠的典故。 《隋书·韦世康传》:“志除三惑,心慎四知,以不贪而为宝,处膏脂而莫润。”
《旧唐书·良吏传下·李尚隐》:“有怀金以赠 尚隐 者, 尚隐 固辞之,曰:‘吾自性分,不可改易,非为慎四知也。’竟不受之。”
亦作“四知金”。 唐 杜甫 《风疾舟中奉呈湖南亲友》诗:“应过数粒食,得近四知金。”
清 赵翼 《入耳赃》诗:“四知金到虽麾去,已是人间入耳贜。”
国语辞典
四知[ sì zhī ]
⒈ 东汉杨震任太守时,昌邑县令王密夜间送十斤黄金予杨,谓深夜无人知晓。杨震回答:「天知、神知、我知、子知,何谓无知!」不接受王密馈赠。见。
引《后汉书·卷五四·杨震传》。《隋书·卷四七·韦世康传》:「志除三惑,心慎四知,以不贪而为宝,处膏脂而莫润。」
分字解释
※ "四知"的意思解释、四知是什么意思由范文之家汉语词典查词提供。
造句
1、目的:为确保四知堂药酒的疗效和用药安全.
2、难道这厮要改换门庭,去投那老匹夫?随即他又否定了这个想法,张四知老匹夫名声太差,薛国观虽然利欲熏心,却也极是爱惜自身羽毛,不会与他为伍。
3、同时精选“一钱太守、二不尚书、三汤巡抚、四知先生”四位古代清廉典范和抚宁本地廉吏翟鹏、张巨两位务实为民的故事,对历史上的清官廉吏进行宣传。
4、因而,后人称杨震为“四知先生”或“四知太守”,弘农杨氏则将“四知”作为本族宗祠的堂号,敦勉后裔。
5、随即他又否定了这个想法,张四知老匹夫名声太差,薛国观虽然利欲熏心,却也极是爱惜自身羽毛,不会与他为伍。
6、古往今来,“慎独”始终是志士仁人道德修养的重要门径,东汉时期的“杨震四知”便是“慎独”的典范,不因“暮夜无知者”而收受礼金,时刻自省自律。
7、朕惟国家敷治,简贤道先,保障人臣,奉公奏最,节重清勤,苟四知之克严,历终身而弗替,宠褒宜贲,恩恤用昭。
8、目的:为确保四知堂药酒的疗效和用药安全。
9、古往今来,“慎独”始终是志士仁人道德修养的重要门径,东汉时期的“杨震四知”便是“慎独”的典范,不因“ 暮夜无知 者”而收受礼金,时刻自省自律。
10、除了人们熟悉的“半鸭知县”于成龙、“一钱太守”刘宠、“三汤巡抚”汤斌、“四知先生”杨震外,笔者又整理了一些,以飨读者。
11、“拔葵去织”是不留自留地,不与民争利的意思;“三惑”是指酒、色、财三种惑人之物;“四知”则是天知、神知、我知、子知。
相关词语
- sì chéng四乘
- sì wèi四卫
- qǐ sì乞四
- sì xián四弦
- sì tiān四天
- sì měng四猛
- sì yōng四鄘
- sì wài四外
- sì wèi四位
- sì xū四虚
- sì bǎi sì bìng四百四病
- sì xiáng四祥
- sì yán四筵
- sì yǎn四眼
- sì xià四下
- sì yè四业
- sì jué四觉
- sì yì四益
- sì xuǎn四选
- sì qǐ四起
- qiú zhī求知
- wén zhī闻知
- chū zhī出知
- zhī dì zhī tiān知地知天
- zhī zú zhī zhǐ知足知止
- tiān zhī dì zhī天知地知
- guān zhī关知
- gé zhī格知
- yù zhī预知
- gāo zhī高知
- zì zhī自知
- fū zhī肤知
- kě zhī可知
- zhī zòng知纵
- zhī gé知阁
- gù zhī故知
- zhī jǐ zhī bǐ知己知彼
- zhī míng知名
- dà zhī大知
- tiān zhī dì zhīnǐ zhī wǒ zhī天知地知,你知我知