翰林院

词语解释
翰林院[ hàn lín yuàn ]
⒈ 中国古代以文学供奉宫廷的官署。长官为掌院学士,属官有侍读、侍讲、修撰、编修、检讨,统称翰林。
英the Imperial Academy;
引证解释
⒈ 官署名。 唐 初置,本为各种文艺技术内廷供奉之处。 宋 代犹以翰林院勾当官总领天文、书艺、图画、医官四局,以至御厨茶酒亦有翰林之称。至于翰林学士供职之所,在 唐 为学士院,至 宋 始称翰林学士院。 元 代称翰林兼国史院。 明 将著作、修史、图书等事务并归翰林院,成为外朝官署。 清 沿 明 制,翰林院掌编修国史及草拟制诰等,其长官为掌院学士。
国语辞典
翰林院[ hàn lín yuàn ]
⒈ 始于唐代,为待诏之所。宋设翰林学士院,职掌在内朝起草诏旨;此外在内侍省下设翰林院。明改学士院为翰林院,掌秘书著作。清代沿之。
英语Imperial Hanlin Academy, lasting from Tang dynasty until 1911
德语Hanlin-Akademie (S)
法语Académie Hanlin
分字解释
※ "翰林院"的意思解释、翰林院是什么意思由范文之家汉语词典查词提供。
造句
1、翰林院的文章是京师十大可笑里有的,寻章摘句拼四六偶儿,最没意思的了。
2、这一年是大元顺帝至元五年,大都宜民坊赵府里又添新丁,已达知命之年的翰林院待诏赵雍再得一子。
3、当时,区谔良、区大典、区大原相继进入翰林院,成为传颂一时的佳话。
4、这个人叫梁朗先,他是个没落举人,是前清翰林院的庶吉士。
5、就算现在翰林院的翰林们向您这样胸怀安邦定国之策,手握安天伟地之才!英俊潇洒,风流调侃,一枝梨花压海棠的人才。
6、嘉靖五年(1526)进士,初授翰林院庶吉士,因议礼忤权臣,出补分宜,丁母忧归里,与杨慎交往甚密。
7、汉代的玉堂殿和金马门。后用以称翰林院或显赫的高位。汉?荀悦?前汉纪?卷二十四?前汉孝成皇帝纪:『玉堂金门至尊之居,阴盛而灭阳,窃有宫室之象,王氏之应。』亦作『金马玉堂』、『玉堂金马』。
8、卷末落款为“丙申四月嘉应温仲和”,盖两方印,一为“恨相知晚”,另一为“翰林院检讨嘉应温仲和”。
9、道光帝在案前落座,侍读学士赵楫马上便把近期翰林院的选题捧上来,无非八股诗词几篇几首、圣人古训有几部要刻印,都用正楷字誊在龙纹纸上。
10、翰林院编修陈仁锡使辽东,未出都,报建洲兵十五万攻宁远,及抵关不见一骑,问之,曰往朝鲜矣。
11、顺治二年,规定会试要以内阁部院、翰林院、詹事府等官员4人为读卷官,兵部以满、汉族的官员为提调,另有御史作为监试。
12、曹雪芹先祖曹鼎望官至翰林院庶士,后又在陕西风翔府、安徽徽州府、江西广信府任知府。
13、帅承瀛的座师、刘墉的父亲刘统勋更是高兴,他当下让刘墉出面,以翰林院众同仁为名,召集翰林聚餐,以贺帅承瀛升迁。
14、君子处其实,不处其华;治其内,不治其外。出自:明·张居正《翰林院读书说》有修养有名望的人务求实际,而不图外表好看;致务于自身的修养锻炼,而不计较自身以外之物。张居正
15、进入翰林院,才有入阁拜相的可能;其他进士可以担任地方官、六部官员或监察官;举人出身就只能从教谕等低品级的小官做起。
16、当时的著名诗人王士祯和著名古文家汪琬就是他亲自向康熙皇帝推荐的,二人都因此进了翰林院。
17、翰林院官职是庶吉士散馆后的主要流向,其次是在京各种官职,外放为官者人数比较少。
18、前期的翰林院拥有唐宋翰林学士院的职能,翰林官充当皇帝的辅弼,在当时的政治舞台上扮演了不可或缺的角色。
19、明成化年间,时被誉为理学大儒的陈献章,辞去翰林院检讨之官职回归家乡新会专意研学,设馆授徒。
20、今贮翰林院库者,即文渊阁正本,仅残阙二千四百二十二卷。
相关词语
- fāng hàn芳翰
- qióng hàn琼翰
- háo hàn豪翰
- líng hàn灵翰
- tái hàn台翰
- jiān hàn笺翰
- chǐ hàn尺翰
- shū hàn书翰
- lái hàn来翰
- lún hàn纶翰
- ruò hàn弱翰
- jǐn hàn锦翰
- rǎn hàn染翰
- fēi hàn飞翰
- píng hàn屏翰
- gāo hàn高翰
- hàn sù翰素
- shuāng hàn霜翰
- cǎi hàn彩翰
- hàn chí翰池
- é lín额林
- chóu lín稠林
- jiān lín坚林
- lín chǎng林场
- lù lín緑林
- bā lín巴林
- huá lín华林
- bǎo lín保林
- běi lín北林
- hóng lín红林
- lín bū林逋
- jí lín吉林
- lín yǎn林
- shù lín树林
- lín lín yāng yāng林林央央
- rú lín如林
- nóng lín农林
- lín guāng林光
- fén lín焚林
- shān lín山林
- piān yuàn偏院
- nèi yuàn内院
- ní yuàn尼院
- piáo yuàn闝院
- qián yuàn前院
- bié yuàn别院
- chǎn yuàn产院
- yuàn shì院士
- rǎn yuàn染院
- jié yuàn节院
- chá yuàn察院
- dào yuàn道院
- jīn yuàn禁院
- jū yuàn鞠院
- cháng yuàn场院
- sān yuàn三院
- tíng yuàn亭院
- tíng yuàn庭院
- qí yuàn棋院
- yuàn bù院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