儒业


拼音rú yè
注音ㄖㄨˊ 一ㄝˋ

繁体儒業

儒业

词语解释

儒业[ rú yè ]

⒈  指儒学,儒家经学。

⒉  谓读书应举之业。

⒊  以儒学为业。

引证解释

⒈  指儒学,儒家经学。

晋 潘岳 《夏侯常侍诔》:“其在于 汉,迈勋惟 婴,思弘儒业,小大双名。”
《南史·儒林传论》:“当 天监 之际,时主方崇儒业,如 崔严 何伏 之徒,前后互见升宠。”

⒉  谓读书应举之业。

明 李东阳 《明故封大中大夫梁公墓志铭》:“乡有识者……皆遣子弟就儒业,多至若干人。”
清 吴敏树 《程日新先生家传》:“子孙繁盛,多能继儒业者。”

⒊  以儒学为业。

《宋史·胡颖传》:“復从兄学弓马,母不许,曰:‘汝家世儒业,不可復尔也。’”

国语辞典

儒业[ rú yè ]

⒈  儒家的学说。

晋·潘岳〈夏侯常侍诔〉:「其在于汉,迈勋惟婴,思弘儒业,小大双名。」
元·关汉卿《窦娥冤·楔子》:「幼习儒业,饱有文章。」

分字解释


※ "儒业"的意思解释、儒业是什么意思由范文之家汉语词典查词提供。

造句


1、在个人和家族的生命历程中,实现了商业和儒业的更替与分工;

2、时膏腴贵游,咸以文学相尚,罕以经术为业;唯承独好儒业

3、建元肇运,戎警未夷,天子少为诸生,端拱以思儒业,载戢干戈,遽诏庠序。

4、当时士族家庭多学礼乐射御书数六艺,以为进身谋生之途,是即所谓儒业……儒乃当时社会一行业,一名色,已先孔子而有。

5、及稍长,意气昂奋,心雄万夫,慨然遍游东鲁诸地,师从子思习学儒业,觅求治世之策谟,光扬先祖之荣华。