shàngshū

上疏


拼音shàng shū
注音ㄕㄤˋ ㄕㄨ

上疏

词语解释

上疏[ shàng shū ]

⒈  臣子向帝王进呈奏章。

上疏言时事。

present memorial to the throne;

引证解释

⒈  臣下向皇帝进呈奏章。

《史记·武帝本纪》:“齐 人之上疏言神怪奇方者以万数,然无验者。”
唐 杜甫 《遣兴》诗之四:“上疏乞骸骨,黄冠归故乡。”
《新五代史·明宗纪论》:“当是时,大理少卿 康澄 上疏言时事。”
吴晗 《朱元璋传》第七章第一节:“朱元璋 假托有星变,得杀大臣应灾,把 李善长 和妻女弟侄家口七十余人一起杀掉,这年 善长 已经七十七岁了,一年后有人替他上疏喊冤。”

⒉  指奏章。

《汉书·董仲舒传》:“仲舒 所著,皆明经术之意,及上疏条教,凡百二十三篇。”
《后汉书·列女传·曹世叔妻》:“所著赋、颂、铭、誄、问、注、哀辞、书、论、上疏、遗令凡十六篇。”

国语辞典

上疏[ shàng shù ]

⒈  向天子进呈奏疏。

唐·杜甫〈遣兴〉诗五首之四:「上疏乞骸骨,黄冠归故乡。」
《大宋宣和遗事·元集》:「当有银台司范镇上疏,奏言青苗钱扰民不便。」

英语(of a court official)​ to present a memorial to the emperor (old)​

分字解释


※ "上疏"的意思解释、上疏是什么意思由范文之家汉语词典查词提供。

造句


1、阁臣姜曰广、兵科给事中陈子龙接连上疏,极论其危害。

2、结果表明,受压扭组合作用的有重管柱的屈曲构型为上疏下密的螺旋曲线。

3、胡宗宪原本想上疏请求朝廷宽宥王直,让他在海上立功,以贼制贼,利用他的声望招抚其他海寇,但是,王本固坚决要求处。

4、都察院副都御史杨所修上疏弹劾兵部尚书崔呈秀,太仆寺少卿陈殷,巡抚朱童蒙,工部尚书李养德。

5、一百零四、一日,家乡故交黄子申上门拜见,望提携一二,行健慨然应诺,上疏荐为谏议大夫,没二天,皇上谕旨下达,擢用黄子申为谏议大夫。

6、两天后张居止再次上疏乞休,除了重中“惴惴之心无一日不临了渊谷”的心情,他提出一个折衷方案:只是请假.

7、元兵南下,扣阍上疏,辞切直,忤当路,不报。

8、骘上疏论亲贤远佞斩吕壹,权悟而斩之,赤乌九年为丞相,亦犹诲门生,手不释卷,十年卒。

9、杜预闻之,知王浑乃是一名文武双全的勇将,便秘密上疏司马炎,让司马炎封他为安东将军,都督扬州诸军事,移镇寿春,以备伐吴之需。

10、某位居监察御史,此事乃是分内事,定当上疏弹劾于他等,就是没有今日这事,昨夜那孙荣义府中大摆宴席,歌乐至深夜,如此放肆的事,某也要上书弹劾于他。

11、皇太后垂帘听政仅数日,司马光即上疏,就临朝听政应该注意的事项提出谏劝。

12、江南桐城县生员周南在“诣阙”上疏中,曾要求孝庄太皇太后垂帘听政。

13、重复地有在它的外债上疏怠职责,它的信用被限制。

14、上疏言事,被责以言辞“切直”,罢官后怡然归籍,专意著述。

15、所上疏“团乡兵、募边兵、择有司、足军器、惜粮赏、恤贫军、励将领、防后患”等八事和禁约三十条皆可实行,使边防得以整治。

16、不料河南道监察御史赵启霖,竟闻风上疏,劾他私纳歌妓,并参段署抚夤缘亲贵,物议沸腾。

17、三月,年羹尧上疏祝贺,即把“朝乾夕惕”写成“夕惕朝乾”。

18、杨嗣昌很有自知之明,屡次上疏引罪,崇祯仍持优容态度,他的内心深感不安。

19、亮临薨,上疏称羲之清贵有鉴裁。

20、这些日子朝中乱成一团,天启帝降罪刘志选后,御史游士任、给事中毛士龙等人接着上疏要求追查谣言。