jīng

荆轲


拼音jīng kē
注音ㄐ一ㄥ ㄎㄜ

繁体荊軻

荆轲

词语解释

荆轲[ jīng kē ]

⒈  (?—前 227年) 中国战国末年刺客。卫国人。好读书击剑,结交名人。至燕国后,由田光介绍,被燕国太子丹拜为上卿。当时,秦军来灭亡韩国,赵国兵临燕国南境,燕太子丹十分恐惧,决定派他去秦国,以进献燕国督亢(今河北涿县、定兴、新城、固安一带)地图和秦逃将樊于期人头晋见秦王赢政。秦王命令在咸阳举行隆重接见仪式。献图时,图穷而匕首见,他行刺秦王不中,被当场杀死。

荆轲有所待,欲与俱。(荆轲等待着另一个人,想要同他一起去。)——《战国策·燕策》
至丹以荆卿为计。(丹,指燕太子丹。荆卿为计,指太子丹密遣剑侠荆轲入秦,以献燕国地图为名,谋刺秦王一事。后因谋剌失败,荆轲被杀。)——宋·苏洵《权书·六国论》

Jin Ke;

引证解释

⒈  战国 末著名刺客。 齐 人。徙 卫,人称 庆卿。至 燕,人称 荆卿。燕 太子 丹 奉为上客,衔命入 秦 刺 秦 王 嬴政,事败被杀,事见《史记·刺客列传》。

北周 庾信 《咏怀》诗之二六:“秋风别 苏武,寒水送 荆軻。”
《红楼梦》第五七回:“你要是个男人,出去打一个抱不平儿;你又充什么 荆軻、聂政 ?真正好笑!”

国语辞典

荆轲[ jīng kē ]

⒈  人名。(?~西元前227)​,字公叔,战国时卫人。好读书击剑。燕王喜二十八年,带著夹有匕首的地图和秦将樊於期的首级入秦,欲刺秦王,结果事败被杀。

分字解释


※ "荆轲"的意思解释、荆轲是什么意思由范文之家汉语词典查词提供。

造句


1、与荆轲在围城中弹琴舞剑、并肩作战,重伤后痛饮烈酒、倾谈交心。

2、也许历史上燕国的灭亡是无法避免的,但我们还可以像荆轲一样,在生命的最后留下一片香。如果荆轲不去刺秦王,那么我们读到的将只是燕国的屈辱史。与失去最后的尊严,还不如放手一试。

3、我倒认为剑是一种信任,我说了嘛,剑是有两面的,如果你必须专一地对付你的敌人,就把另一面交给别人。相信你手中的剑,它已经替你做出了选择。荆轲

4、自专诸刺王僚始,游侠之风大盛,后有豫让三刺赵襄子,燕赵乃成侠士之乡,及其后世者,聂政杀韩相侠累,荆轲刺秦王嬴政,这一切无一不是惊心动魄.

5、每个景区由若干景点、历史故事、典故和诗文等题材组合而成,如秦王亲政、荆轲刺秦、销毁兵器与12金人之谜、焚书坑儒、秦镜高悬等诸多历史典故。

6、大胆的荆轲,你竟然几次三番的刺杀朕,现在居然敢跑到我的朝堂之上来,难道想在这里刺杀我吗?左右侍卫还不赶紧给我拿下。

7、凡超闻听此言,愣怔了片刻,而后举杯走向荆轲说声“有劳了”。

8、在我看来,那不过是两种职业而已,赏金猎人或者赏金杀手这一职业自古有之,聂政、荆轲、朱亥、要离之流,岂不都是名标青史的赏金猎人?

9、昔者荆轲慕燕丹之义,白虹贯日,太子畏之。

10、例如《霸王别姬》和《梅兰芳》都讲述的是关于京剧的故事,而《荆轲刺秦王》也是基于关于历史事件的。

11、燕国的昭王招贤纳士,荆轲刺秦王故事出自易县燕下都。

12、荆轲于是便顺着自己的思路想下去,说来也真巧,他便听到了有人在说话了。

13、燕太子怀疑荆轲借故拖延,多次暗讽催促.

14、之后,荆轲就在太子行馆之中住下了。

15、有些过去的,就让它过去……怀念沉湎都不过一点夕阳,而明天太阳照常升起,在这破晓前黑夜中,新的历史自要有人来创造。荆轲

16、荆轲出发前,悲壮流失昂,引吭高歌。

17、消融在凄寒入骨的易水边,侠肝义胆的忠士们身着白服,送别此刻这天下,这大燕国唯一的希望之人,他就是“荆轲”。

18、随后,大殿外的卫兵听到里面乱做一团,赶进来杀死了荆轲

19、一个能够创造组织的人,是豪杰,一个能够创造国度的人,是王者,一个能够创造宗教的人,是圣者,一个能够创造文明的存在,唯有神与此种大能才可如此。荆轲

20、他这招虽有点象我的招式,但坐姿却像当年的荆轲箕踞骂秦王,双脚张开,两膝微曲。